季节交替,对于一些患有脑梗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只有抓住患病后的“黄金康复期”,才有可能减少肢体损伤,加速身体恢复。但是,目前在医院治疗后的“黄金康复期”,往往需要患者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很不方便。

为此,五里桥街道依托辖区瑞金康复医院资源优势,打通康复环节,将五里桥街道第一日间照护中心升级改造为专业型康护日托,以此链接家庭康复床位,实现了“康复床位三级联动”。


家住五里桥街道87岁的方芝仙阿婆去年因脑梗住院,她的右侧肢体无法动弹、吞咽困难,呛咳时有发生,语言表达也不清晰,出行需要坐轮椅。


得知街道推出了“康复床位三级联动”服务,她出院回家后就通过养老顾问联系了社区康复服务,每天都可以在社区专业型康护日托进行康复训练,“让床位流动起来,把便利带给最需要的群体”,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在五里桥街道第一日间照护中心看到,经过改造,这里已经具备综合服务区、健康活动区、康复指导区、日托休息区、24小时应急响应区、认知友好区和辅具租赁区7个功能区域,从不同的角度满足所对应的社区长者的康养服务需求。其中,首创康复床位“三级联动”模式,为辖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康养便利。


经过专业评估,福苑康复师团队为方奶奶制定了专属的社区及居家康复计划。通过专业的手法康复,让方奶奶主动抓握水瓶、屈伸手腕、做抬腿练习等。通过吞咽和对话练习,方奶奶的吞咽和语言表达问题也一点点改善。呛咳的情况明显减少许多。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方奶奶重新拥抱生活,走出家门,来到“第一日照中心”,通过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康复器材,继续加强肢体训练。同时还可以在这里与老邻居、老朋友、老闺蜜们一起唱歌、做手工、聊天……



瑞金康复医院和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会定期到“第一日照中心”提供问诊、康复跟踪指导等服务,让方奶奶的基本生活能力得以恢复。

现在,方奶奶的身体机能恢复了,她能够自己出门自由行走,参加各类活动,享受社交,享受生活。康护型日托为她打开了新的享老大门。

记者 / 高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高磊

视频 / 五里桥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