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全球见证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时刻——梵蒂冈刚刚结束了一场紧张的秘密会议,选出了首位美国籍教皇!
这位新任教皇名叫罗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他将以“利奥十四世”(Leo XIV)的名字领导全球14亿天主教徒。
这件事来得有点出乎意料:从“黑烟升起”到“白烟飘出”,整个过程不到24小时;一个美国人竟然坐上了圣彼得宝座,打破了近千年来的传统!
一切要从一个月前说起。2025年4月21日,88岁的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作为一位以温和改革和关注穷人著称的领袖,他12年的教皇生涯留下深刻印记。他的离世让全球天主教徒陷入哀悼,也拉开了新一轮教皇选举的序幕。
按照古老传统,教皇去世后,梵蒂冈会召开“秘密会议”(Conclave),由133位不超过80岁的红衣主教在西斯廷教堂内投票选出继任者。
这次会议堪称“信息黑洞”:手机信号被切断,房间清空外人,厨师和服务员都要签保密协议,甚至窗户都被封死,防止任何风吹草动泄露出去。
5月7日,选举正式开始,红衣主教们在教堂内开始了第一轮投票。当晚,烟囱冒出黑烟,标志着这一轮没有结果,广场上的信徒们叹息着散去。
一位从巴黎赶来的朝圣者说:“黑烟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我们知道这可能要拖几天。”
5月8日,第二轮和第三轮投票继续进行,烟囱两次冒出黑烟,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圣彼得广场上的气氛渐渐变得紧张,数千人围着烟囱守候,有人从美国德克萨斯赶来,有人从伦敦飞到现场,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一位名叫Ceci Triska的英国信徒回忆:“广场安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大家盯着烟囱,像在等待一场世纪大结局。”
感受下这等待的人山人海……
网友们也开始活跃,有人调侃:“这烟囱比我家的WiFi信号还稳!”
更有趣的是,BBC直播中,记者盯着广场上飞来飞去的海鸥看了整整两小时,观众忍不住吐槽:“太魔幻了吧,差点睡着了!”
就在大家以为还要再等时,下午第四轮投票后,奇迹出现了——白烟升起,钟声长鸣,梵蒂冈广场瞬间沸腾!
不少信徒激动得痛哭,泪流满面!
白烟意味着新教皇诞生,这一刻,信徒们挥舞着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国旗,
高喊“Abbiamo Papa,ole,ole,ole!”(我们有教皇了!)和“Viva il Papa”(教皇万岁!),欢呼声响彻罗马的天空。
新教皇的亮相更是让人震惊。
红衣主教曼贝尔蒂(Mamberti)在圣彼得大教堂阳台上用拉丁文宣布:“Habemus papam!”(我们有了新教宗!),随后公布了罗伯特·普雷沃斯特的名字。
现场人群高呼“Leon,Leon!”,很多人嘴里喃喃道:“哎?是美国人?”
没错。普雷沃斯特1955年9月1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父亲路易斯·马里乌斯·普雷沃斯特(Louis Marius Prevost)有法国和意大利血统,母亲米尔德里德·马丁内斯(Mildred Martínez)是西班牙裔,今年70岁。
他以“利奥十四世”的名字出现,身披白色法袍,手持十字架,用英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对信徒致辞:“愿和平与你们同在!”
阳台下,信徒们泪水与欢呼交织,一位意大利老太太感动地说:“我从没想过会见证这一天,一个美国教皇,太不可思议了!”
美国总统川 普也在第一时间发声,他在Truth Social上写道:“祝贺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美国教宗,这是国家的巨大荣耀!我期待与他会面,那将非常有意义!”
这番话让全球舆论又多了一层热议……
普雷沃斯特私下被昵称为“鲍勃神父(Father Bob)”,热爱网球,形象亲和,被称为“最不像美国人的美国人”。
他长期在教会低调工作,曾在秘鲁和意大利担任主教,2023年被方济各任命为“主教事务部部长”,负责全球主教任命。
他作风温和、务实,内心却坚定,被戏称为“沉默的改革者”。在秘鲁期间,他积极关注边缘群体,尤其是委内瑞拉移民,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关怀。
他支持方济各的改革路线,强调教会的包容性,主张“扩大帐幕,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欢迎”。
首次演讲中,他提到“团结、和平与对受苦者的支持”,还呼吁全球对话与慈善,这让不少人对他充满期待。
但外界对他女性神职和同性伴侣等敏感议题的立场很感兴趣,他却始终保持谨慎,未公开表态,尊重教会传统。
这次选举的高效也让人惊讶。
共有来自70个国家的133名红衣主教参与,其中北美16人、欧洲54人、亚洲24人、中美洲4人、南美洲18人、大洋洲4人,总计138位80岁以下的红衣主教有投票权。
注意,想要当选,需获三分之二支持,即至少89票。
历史上的教皇选举长短不一,最长的是1268-1271年,持续近三年才选出格雷戈里十世(Gregory X);最短的是1503年,10小时选出儒略二世(Julius II)。
近几十年来,两到三天出结果已成常态,但这次仅用不到24小时就定下,创下近百年最快纪录。
分析认为,前两三轮是“角逐站位”阶段,普雷沃斯特可能在第四轮迅速获得共识,显示红衣主教们对他的支持异常统一。
网友议论:“这家伙藏得这么深,选他是不是有内幕哈?”
毫无疑问,选举现场的热闹堪称一场盛大庆典。
白烟升起后,身着蓝色制服的铜管乐队率领瑞士卫队穿过人群,来到阳台下,激起新一波欢呼!
瑞士卫队是梵蒂冈的官方安保部队,既负责仪式,也保卫安全。
那些没有投票权的年长红衣主教,如美国人肖恩·奥马利(Sean O'Malley)和唐纳德·威尔(Donald Wuerl),也冲到广场,与信徒们一起列队,伴随着意大利国歌和教廷国歌,共同庆祝。
广场上,国旗飘扬,气氛热烈,一位英国信徒调侃:“这场景比世界杯决赛还壮观!”
选举期间,意大利警方出动数百人维持秩序,确保安全,罗马的天空下充满了期待与感动。
这场选举的意义深远,有人觉得美国教皇是新起点:“也许他能推动教会现代化,比如关注气候变化!”
也有人担忧:“美国人当教皇,会不会让梵蒂冈太商业化?”
历史学家提到,上一次教皇名叫利奥十三世(Leo XIII),1878-1903年在位,活到93岁,这次利奥十四世会带来什么?
一位梵蒂冈观察家说:“普雷沃斯特的低调和务实是优势,他能平衡保守派和改革派。”
但也有人质疑:“选美国人,会不会让教会偏向西方?”网友调侃:“希望他别忙着拍好莱坞电影,记得管好教会!”
话说回来,英国和梵蒂冈的“纠葛”可不小,16世纪亨利八世为离婚跟罗马翻脸,搞出英国国教,至今是历史佳话;
如今一个美国人当选,倒是让英国人多了份好奇。
普雷沃斯特2018年曾来伦敦主持慈善活动,温和作风给人留下印象,他的“桥梁角色”或许能让东西方教会更融洽。
英国首相斯塔默刚刚发话表示,良十四世的当选是“英国及全世界天主教徒深感喜悦的重要时刻”,也象征着教会迈入新的篇章。他期待与教皇展开合作。
伦敦信徒们已经期待他来访,有人调侃:“他要是来,查尔斯国王得请他喝下午茶吧?”
不得不说,这场选举不仅是一场宗教盛事,更像全球文化碰撞。新教皇的诞生,对于全世界数亿信众来说,是一个具有深远精神意义的时刻。
最后问问大家:对此你怎么看?你在旅途过程中有过什么离奇恐怖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Ref:
https://www.bbc.co.uk/news/live/cn4we7prv4rt
https://edition.cnn.com/world/live-news/new-pope-conclave-day-two-05-08-25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0ln80lzk7ko
KEEP SAFE &KEEP HEALTHY ❤️
KEEP CALM&CARRY ON ❤️
图片及信息来源: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络留言,会立即删除。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图片等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非获授权不可使用本公众号的内容,违者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公众号不对文中出现的所有第三方广告,以及发布的所有广告负有任何责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