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 5月8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作风深化 改革创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养老服务和区划地名工作改革创新专场,介绍2025年在养老服务和区划地名方面创新思路和落实举措。发布会上,聊城市茌平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静就茌平区在推进“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试点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介绍。


李静介绍,“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是茌平区探索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自2024年茌平区被选定为全省“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助力乡村振兴的试点以来,积极推动乡村地名与寄递服务的深度融合,力求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茌平区已经完成了全区3100余条乡村无名道路的摸排梳理标准命名工作,采集乡村地名信息1500余条,推出了“茌平365客货邮”品牌,开通了11条客货邮融合专线,成功培育了丁块黑小麦、胡屯金针菇、肖庄圆铃大枣、博平马蹄烧饼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2025年,茌平区将继续深化“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试点工作,集中更多资源、采取更实措施,进一步发挥地名的文化价值和“名片”作用。

持续完善乡村地名命名工作。茌平区将对老地名的使用和保护现状、不规范地名的整改需求以及乡村道路的命名需要进行全覆盖摸底,分类掌握底数,完善管理台账。建立地名专家与乡镇的“一对一”联系机制,结合当地特点,精心开展地名征集和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地名设标工作,确保地名的规范使用,着力提升乡村地名的文化内涵,有效解决邮件快件投递地址不精确的问题。

加大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力度。茌平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采集上图任务,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名的精细度和精准度。动员社会工作者、地名爱好者等实地采集地理坐标,将新命名的2058条乡村道路及时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发挥乡村邮递员“活地图”作用,将全区340余个乡村邮递服务站点通过“乡村著名”小程序采集上图,实现与腾讯地图的信息共享,为乡村物流提供精准定位信息服务,促进地名与乡村寄递服务深度融合。

探索“地名+文旅”发展模式。茌平区进一步挖掘地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地名信息服务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方式,将地名文化宣传作品应用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宣传推广。开展“一码清”标牌设置工作,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及乡镇政府驻地道路标识牌上嵌入二维码,扫码可了解道路基础情况、驻地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及旅游景点等信息,并可链接互联网地图实现精准定位导航。

强化乡村地名标识助力产业品牌建设。继续探索将地名文化元素融入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借助邮政系统数据库及媒体资源优势,提升耿店农业、丁块黑小麦、胡屯金针菇、韩屯华统面粉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通过整合乡村地名服务与邮政寄递服务,打造“地名+农产品+电商+寄递”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聊城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