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是最后通知,请开门配合调查!」警方的喊声回荡在寂静的楼道。

十五年来,那扇神秘的门从未开启。

当锁芯终于转动,当众人屏息推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大门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得说不出话



01

四月的微风穿梨过柳,轻抚着社区内的法国梧桐,枝叶间刚泛起一层嫩绿。

在这座老旧小区东南角,一栋八十年代末建成的八层居民楼中,602室成了居民们私下议论的焦点。

有传言说,那里住着一位怪异的外籍女博士,十五年来竟从未踏出家门半步。

今年三月,上海市启动了一项特别行动,全面排查在沪外籍人员情况。

静安区公安分局接到上级指令,辖区内有数名外籍人员长期未更新居留证件。

其中一个名字引起了分局外管科科长徐明的格外注意。

「金智慧,居留许可已过期十四年有余,但系统显示人仍在上海。」徐明对副手张伟说道。

张伟接过档案,认真查阅后困惑地问:「这种情况通常不是已经离境了吗?」

徐明摇了摇头:「水电费每月准时缴纳,社保记录也有定期活动。」

「那算是非法滞留了?需要执行遣返程序吗?」张伟追问。

「先把情况了解清楚,此人背景特殊,量子物理学博士,曾在知名高校任职。」徐明语气凝重地说。

张伟点头示意:「明白,我来负责这个案子。」

他翻阅金智慧的个人档案,照片上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性,眼神犀利如鹰隼。

档案记载,金智慧1974年出生,毕业于国外顶尖大学,获量子物理学博士学位。

2010年,她作为特邀研究员来到上海某著名大学物理系,专门从事气候变化物理学研究。

原计划十二个月后返回,但她的居留记录显示,2011年2月申请了一次延期,此后就再无更新记录。

「奇怪,她既没申请工作居留,也没办理永久居留证,却一直滞留上海。」张伟自言自语道。

他找到金智慧的住址,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准备前往实地调查。

小区居委会李主任接电话时,语气中充满诧异:「602室那位女博士?警方要来?」

「只是常规核查,她的居留证件过期很久了。」张伟解释道。

「那位住户情况非常特殊,我们实在拿她没办法。」李主任压低声音说。

「特殊在哪里?」张伟好奇追问。

「她似乎完全与外界隔绝,至少十四五年了,没人见过她现身。」李主任的声音越来越低。

「一次也没出门?这怎么可能?」张伟难以置信地问。

「千真万确,所有生活用品全靠网购,吃穿用度全靠快递送达,而且从不开门接收,只让放在门口。」李主任说。

张伟挂断电话,意识到这个案子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小区里还有一位关注602室的老住户孙大爷,已有七十五岁高龄,对这户人家的情况十分关心。「那间房子啊,真是奇了,我住这么多年,从没见过有人进出,门从不开,窗帘总是紧闭。」孙大爷经常这样对邻居们说。

02

张伟下班后直接赶往该小区,首先来到居委会办公室。

李主任是位五十多岁的女性,热情地招呼张伟就座,还送上一杯热茶。

「602那户人家啊,2011年初搬来的,最初还算一切正常,没多久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李主任叹息道。

「有没有居民投诉过她?或者有人试图联系过她?」张伟问道。

李主任摇头:「没有投诉,她非常安静,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是太神秘了。」

「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尝试过敲门沟通吗?」张伟继续问。

「刚开始几年试过几次,她只会在门后回应,称自己一切安好,请大家不必担心。」李主任回忆道。

「但她毕竟是外籍人士啊,居留证件过期这么久,没有人跟进处理吗?」张伟表示意外。

李主任无奈地说:「以前社区管理没有现在这么规范,加上她从不惹事,渐渐也就没人特别关注了。」

「最近几年有人见过她吗?」张伟询问。

「完全没有,不过每天都有快递和外卖送到她门前,这表明里面应该还有人居住。」李主任回答。

张伟点点头:「能带我去看看吗?」

李主任领着张伟来到六楼602室门前

那是一扇普通的钢制防盗门,外表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

张伟敲了敲门:「金女士,我是社区民警,想和您聊一聊。」

门内一片寂静,毫无回应。

他又连续敲了几下,声音提高:「金智慧女士,关于您的居留问题,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的工作。」

依然寂静无声。

李主任小声说:「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开门的。」

「真的每天都有外卖送来吗?」张伟问道。

「几乎天天如此,快递更是络绎不绝,从未间断过。」李主任肯定地说。

张伟深思片刻:「明天我再来试试。

接下来的三天,张伟每天都来敲门,结果都如出一辙——毫无回应。

他深入调查了金智慧的基本信息,发现了许多蹊跷之处。

她的银行账户每月都有一笔固定金额入账,来源是一个国际科研基金会。

她的网购记录显示,经常购买高端计算设备、前沿学术期刊和各类速食食品。

电费消耗异常惊人,是普通家庭的五倍之多,而水费却维持在极低水平。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局里的电话:「徐队,仍然无人应答,但各种迹象表明人应该在里面。」

电话那头传来指示,张伟认真听完:「明白,明天上午实施强制开门。」

挂断电话,他对刚调来的同事小陈说:「徐队已批准,明天执行强制开门行动。」

「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小陈问道。

「通知居委会、物业管理处,联系专业开锁公司,同时安排一辆急救车在附近候命。」张伟说。

消息很快在小区传开,居民们私下议论纷纷。

「真要强行开门啊?会不会发什么不得了的事情?」王奶奶忧心忡忡地说。

「公安办案,自有分寸。」赵师傅安慰道。

离开小区后,张伟决定先深入了解金智慧的学术背景。

03

他驱车前往上海那所名校物理系,金智慧曾在那里工作过。

物理系的大楼被爬山虎覆盖,显得古朴而宁静。

张伟按照地址找到了陈振华教授的办公室。

敲门后,一位头发半白的学者请他入内。

「陈教授,您好,我是静安区公安分局的张伟。」他出示了警官证。

「警官有什么事?」陈教授放下手中的论文,专注地问。

「我想了解关于金智慧的情况,她曾是贵校的特邀研究员。」张伟说

陈教授眼前一亮:「金博士?她是2010年来的,极其出色的物理学家,尤其在量子气候模型方面成就斐然。」

「能否介绍一下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张伟拿出记事本准备记录。

「她主要研究量子物理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陈教授回答。

「她为何突然离职?」张伟问道。

陈教授表情变得复杂:「这是个谜,她的研究项目正处于突破性阶段,突然说要离开。」

「大约是什么时候离职的?」张伟继续追问。

「应该是2011年2月左右,具体日期记不太清了。」陈教授回答。

「离职前,她有什么异常行为吗?」张伟敏锐地问。

陈教授思索片刻:「有段时间她变得极度警觉,总是说有人在跟踪监视她的研究。」

「监视?出于什么原因?」张伟皱眉问道。



「不太清楚,但她开始变得高度戒备,拒绝任何人接触她的研究数据。」陈教授回忆道。

陈教授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相册。

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张合影:「这是她,左边第三位戴眼镜的女士。」

照片中的金智慧表情严肃,目光凌厉,身旁站着一群中国同事。

「她与同事关系如何?」张伟问。

「总体和谐,只是性格比较独立,交流不算多,有自己的研究世界。」陈教授说。

「她的研究是否涉及敏感领域?」张伟谨慎地问道。

陈教授摇头:「表面上看不算敏感,但她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有着近乎执着的关注。

「粮食安全?」张伟有些意外。

「她利用量子算法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对某些区域的预测结果似乎让她极度担忧。」陈教授解释道。

「离职后,她有联系过您或系里其他人吗?」张伟问。

陈教授摇头:「一次都没有,像是从人间彻底消失了。」

离开大学后,张伟联系了金智慧所属国家的驻沪领事馆。

在接待室里,他见到了一位中年领事官员。

「关于金智慧女士的情况,我们能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官员公式化地回答。

「她现在还保有贵国公民身份吗?」张伟问道。

「她的护照已过期十四年,按照相关规定,已不再享有正常的领事保护权。」官员回答。

「她有联系过领事馆吗?」张伟追问。

官员摇头:「从未有过任何联系,我们也不掌握她目前的状况。」

「如果找到她,贵方会提供领事协助吗?」张伟问。

「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官员模糊地回应。

张伟明白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只好告辞离开。

04

他又联系了金智慧经常使用的网购平台和外卖平台。

「这位用户近十五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订购频率。」客服人员查询后告诉他



「最近一次下单是什么时候?购买了哪些物品?」张伟问。

「三天前,购买了一批高蛋白食品、量子物理专著和高级计算组件。」客服回答。

这些信息强烈暗示金智慧很可能仍在屋内,而且生活有规律。

张伟还调查了金智慧的银行记录,发现每月都有固定金额汇入她的账户。

「这笔资金从哪里转入?」他询问银行工作人员。

「是国际转账,来源显示为一个国际科研基金会。」工作人员回答。

回到警局,张伟向徐队长汇报了调查结果。

「情况非常罕见,她似乎是自愿选择与世隔绝的。」张伟说。

「十五年不出门,常人根本无法做到吧?」徐队长皱眉道。

「从各项迹象分析,她的生活作息规律,思维应该清晰,不有严重心理障碍。」张伟回答。

「明天的开门行动照常进行,注意各方面安全,做好突发情况应对准备。」徐队长指示。

张伟点头:「我担心她可能会有强烈抵触情绪,是否需要心理专家在场?」

「先评估现场状况,必要时再请专业支援。」徐队长说。

第二天清晨,张伟带队抵达小区。

天空阴沉沉的,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仿佛酝酿着一场暴雨。

社区主任、物业负责人、专业开锁人员都已就位。

一辆急救车停在不远处,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应对紧急状况。

小区里聚集了不少好奇的居民,窃窃私语着。

「金女士,这是最后通知,请开门配合我们的调查!」张伟再次提高声音喊道。

等待一分钟后,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张伟向开锁师傅点头示意。



师傅检查门锁后,面露难色。

「这不是普通锁具,是进口的高级安全锁,开启难度很大。」师傅说。

「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张伟问。

「至少需要四十分钟,可能更久。」师傅回答。

孙大爷也来到现场,关切地问:「警官,她会不会有什么不测?这么多年足不出户,健康肯定受影响。」

张伟安抚道:「我们会妥善处理,请大家放心。」

张伟向围观群众示意:「请各位后退一些,给我们足够的操作空间。」

开锁工作开始了,比预计的更为棘手。

师傅尝试了各种专业技巧,额头渗出汗珠,表情越来越凝重。

漫长的等待中,更多居民聚集过来,猜测着门后可能隐藏的秘密。

「我赌里面早就空无一人,人早通过其他方式离开了,」一个年轻人悄声说。

「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不幸?」另一位中年女士担忧地问。

「别乱猜,」李主任制止道,「有些人只是不喜欢社交,喜欢安静独处而已。」

终于,随着「咔嗒」一声脆响,门锁被成功打开。

张伟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门,一股长期未通风的闷热气息扑面而来。

室内光线昏暗,窗帘紧闭,只有几台仪器设备发出的幽蓝光芒照亮了局部空间。

所有人的视线顺着那微弱的光线望去,接着,在场每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震惊地凝固在原地。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