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4月29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以200余件作品实物、档案文献与设计手稿、研究图示等,系统梳理、展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承上启下的开拓者陈汉民的设计思想、设计实践与教育理念。
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宣布展览开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首先致辞,他回忆了陈汉民作为教师、教学督导和平面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对于学院设计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并表示,陈汉民长期承担国家形象和民生设计的相关工作,设计了众多影响广泛的作品,是新中国平面设计的一面旗帜。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表示,“向设计致敬”是关山月美术馆基于“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定位的学术系列展,“陈汉民设计文献展”从关山月美术馆引回学院展出,通过教案、实物、视频等多元形态,生动展现了陈汉民“育人为本”的治学精神,进一步深化了馆校合作的学术价值。
展览现场
展览学术顾问何洁认为,陈汉民提出的“好懂、好记、好看、好用”四好原则,本质上是设计与社会的对话准则。陈汉民从未间断对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研究,以及设计实践,并一直关注和积极参与国家重要设计项目的评选、指导工作和设计教育活动。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作品蕴含深厚民族特色,巧妙地将中国红、汉字与图形符号等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现代转译与重构。其“功夫在画外”的创作理念,源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对生活经验的精妙提炼构思。
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书记郭秋惠概述了策展思路。本次展览从“设计作品”“设计思想”“设计教育”“艺术年表”“同仁画像”“设计文献”“追忆先生”七个板块,全面呈现陈汉民在艺术设计及教育方面的成就与贡献。200余件标志、徽章、招贴、包装等设计原作及手稿集中亮相,直观呈现其“形简意赅”“一形多义”的设计方法论与“四好原则”。“设计教育”板块整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现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培养大纲、陈汉民的设计手稿、教学手稿及论著等文献,揭秘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早期建构。退休后创作的“藏头诗词同仁画像”,则以文人雅趣展现陈汉民对后辈的殷切期许。此外,追思会视频与文献资料共同勾勒出一位“德艺双馨”师长的立体形象。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3818-83》1983年8月2日发布,1984年5月1日实施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中国工商银行》 1989年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中国农业银行》 1988年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读者》杂志 1996年
陈汉民设计的标志《香港回归专用标》 1997年
陈汉民设计的徽章《公安部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80年
陈汉民设计的徽章《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1983年
陈汉民设计的徽章《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1985年
陈汉民设计的硬币 《85版硬币》 1986年
陈汉民《中国唱片——国际歌》通用封套设计1979年
陈汉民 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一)京剧《梅兰芳》录音带盒面设计 1981年
陈汉民 《汶川》 抗震救灾系列招贴 2008 年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蔡培新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