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关税战,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国际学生的“清洗”政策引发全球热议。2025年4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终止了数千名国际学生的移民身份,迫使部分学生自行离境。尽管该决定因法院裁定缺乏法律依据被撤销,但这一系列动作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学生的强硬立场。限制国际学生的“精准打击”看似低调,却为中国崛起送上“神助攻”,不仅削弱美国经济与科技竞争力,还可能加速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衰退。

2025年3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利用人工智能审查国际学生社交媒体账户,4月又尝试大规模终止学生移民身份。这些举措叠加在已有的严格筛选机制上,包括学校认证、大使馆签证审查、抵达时检查和在美期间的持续监控。例如,国际学生需在10天内报告地址、专业或资助人变更,STEM领域毕业生还需遵守额外的培训计划认证和现场检查。


据国际教育协会数据,2023-2024学年,美国接待了超过100万国际学生,占全球出国留学人数的16%,但比例已从2001年的28%下降。54%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和印度,主要攻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研究生学位。新增的官僚审查和驱逐威胁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国际学生是美国经济、科技和外交的支柱。2023-2024学年,他们通过学费和生活费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38亿美元,支持约37.8万个就业岗位。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前国际学生创办的初创公司成功率比本土同行高8-9倍,美国25%的“独角兽”企业由国际学生创立。此外,45%的STEM博士学位持有者为外籍人士,弥补了美国本土STEM人才的严重不足——仅3.2%的高中毕业生进入STEM劳动力市场。

国际学生还通过全球网络增强美国软实力。美国培养的世界领导人数量全球第一,外交影响力无可匹敌。


相比关税战的高调对抗,限制国际学生看似低调,却是一记“釜底抽薪”的狠招。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强调招募全球顶尖人才,甚至提出为美国大学毕业生提供绿卡;另一方面却通过严苛政策吓退学生。这种矛盾策略将导致美国高校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转向他国,最终损害“美国优先”的核心目标。

特朗普的政策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近年来通过“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千人计划”等项目吸引全球人才,2024年接待了约50万国际学生,占全球出国留学人数的10%。美国对国际学生的限制将产生以下助力:

吸引中国留学生回流:美国是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2023-2024学年约30万中国学生在美学习。特朗普的驱逐政策可能促使更多学生选择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些院校在全球排名稳步提升,STEM学科实力雄厚。

抢占国际人才市场:美国高校吸引力下降将推动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学生转向中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中国可通过奖学金、英语授课项目和宽松的签证政策吸引这些人才,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


加速科技崛起: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5G领域已具全球竞争力。吸纳更多国际STEM人才将进一步巩固其技术优势,尤其是在美国本土人才不足的情况下。

增强软实力:通过培养国际学生,中国可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联系,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挑战美国在全球教育和外交领域的霸权。

然而,中国需避免重蹈美国覆辙。过度审查外国学生或缺乏灵活的移民政策可能削弱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吸引力。中国应继续优化签证流程、提供毕业后工作机会,并打造开放的学术环境,以最大化这一“神助攻”的战略红利。当然,中国也有人反对引进留学生,甚至质疑解放军招收留学生,这与特朗普是同样的反智。

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关系是人才,在引进国际人才这条赛道上,中国又迎来一个历史机遇,而特朗普在这件事上不愧对“川建国”的称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