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医护被清退的背后,这些信号不可忽视……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亦一
近日,河南封丘县卫健委的“清退计划”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据官方公布的文件显示,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封丘县对县直4家医疗机构制定了“低学历临聘人员清退计划”,预计清退初高中及中专学历初级人员300余人。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身负重担的打工人最怕的就是丢掉饭碗。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除了上述被预计清退的300余人,该县早在去年8月份,县卫健委就曾按照县医管委要求,清退了501名低学历、低职称临聘人员,还有的卫生院一次性被清退34人。
图源:“封丘卫健”微信公众号
当时,这件事在“新乡日报”发表的文章《封丘县医改的“加减乘除”》中有专门报道——文章指出,封丘县医管委出台了《封丘县卫健委关于党的建设实体化运行工作方案》,全面摸排基层卫生院不合理使用编外人员情况,对未经批准擅自任用的644名编外人员,高标准制定精减清退方案。对500多名高中以下学历及初级职称以下的临聘人员依法依规予以清退,每年可为基层卫生院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大大降低了医疗机构的人力成本,减轻了财政负担。
谁承想,于无声处,800多名医护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时代的浪潮拍打出局。
800多名医护被清退的背后,这些信号不可忽视
据一份盖有“封丘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印章的网传文件《封丘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临聘人员优化工作方案》显示,此次的清退岗位涉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两部分。
对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全日制医学中专且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大专且取得初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可以采用“劳动服务形式”进行聘用。不符合上述3类条件的人员,一律予以清退。
对于行政管理岗,方案称由各医院自行研究、设定岗位,但总数不得超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总数的7.5%。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被清退的对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低学历:此次清退行动里指的是初高中及中专学历初级人员;
2. 临聘人员:指的就是直接与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的非编制人员;
3. 行政岗也不例外。
根据网上消息,有些哪怕工作了近十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医护,因学历不达标直接被辞退。
一位封丘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晒出自己2024年医师节时获得的“优秀骨干医师”荣誉证书。据他介绍,自己毕业于开封医专,已考过中级职称,但仍然被医院清退。
另一位即将告别岗位的护士透露,她在医院干了13年,虽得到过“先进工作者”称号,但因低学历编外人员的身份惨遭裁员。回头看,自己为了护理事业兢兢业业十几载,等来的却是一纸清退令,令人心寒。
社交平台上,她将荣誉证书和穿了无数个日夜的白大褂一起扔进垃圾桶的举动,引无数同行怅然喟叹:她扔的不是证书和衣服,而是青春和梦想啊!
好好工作却被无端清退,自然会让人愤愤不平。一位被裁掉的医生就直言:“医院解释的理由很多,其实就是不需要那么多医生了,医院养不起了。我工作6年多,被裁员后也就只是补偿6个月的工资,2万出头,没有工作,这2万够干啥的?许多被清退的医护人员为医疗事业奉献了青春,如今一个文件就踢走了。说我们学历低,那咱们医院有编制的很多人也是中专,怎么不优化他们呢?还是看我们只是合同工。”
他说出了心底的不满,也道出了世态的炎凉。
同样为了医学事业发光发热,平时还比编内薪资待遇低的低学历编外医护人员,凭啥就落个“用完就丢”的结局?
事实上,清退低学历医护人员的情况在业内早有先例。围绕“低学历≠能力差”“高学历≠能力强”的争议始终未休,而近期此类事件再度大规模爆发,也表明了它终将会是一个历史进程。
在医疗行业现代化进程的结构性调整下,改革必然会有阵痛,但滚滚向前的车轮不会就此停下。
不过,当学历门槛异化为淘汰机制的核心标尺,这虽然是文明筛选的理性之光,但也是人性衡量下的价值之殇。
从这个角度来讲,政策执行在保持刚性的同时,也应兼顾人文温度。比如清退行动需考虑配套过渡期支持,像免费培训、转岗机会、经济补偿等等。
当然,在铁定的事实面前,我们虽心生惋惜,但更需警示——
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记得:
能提升学历尽力提升学历;
能晋升职称尽力晋升职称;
能考取编制尽力考取编制。
任何时候,学历越高、编制在手,都是一张不错的保命符。谁能知道下次清退是不是就要拿“大专初级职称”开刀,虽然这次他们拿到的是“安全牌”。
最后再来说说此次清退行动行政岗位也不例外的话题。
小编看了很多报道和文章的评论区,基本上热评第一的都是:医院行政岗更应该被清理。
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出,行政岗确在清理之列,但因为设置的是人员比例,且没有学历资质等“一刀切”要求,存在更多的弹性空间,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引发临床一线被裁医护的怒气也情有可原。
当然,这个清退行动也提醒了所有行政岗人员,行政并不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好出处,它亦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多地出现清退潮,医护人员该何去何从?
清退编外人员,早已不是新鲜事。
2023年《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提出,计划在5年内完成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当地医院等用人主体要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2024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发布《永丰县医疗卫生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外用人问题开展集中清理。
包括今年以来,各大医院频频传出给行政后勤“大瘦身”的消息。先是被曝出上海两家大三甲医院精简行政后勤岗位,裁员比例高达30%。多名行政岗位员工合同到期未续签,部分员工被调岗且薪资大幅下降,甚至包括院长秘书在内的多名行政后勤人员被重新分流到导诊台等基层岗位。
4月14日,在召开江西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上栗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志猛介绍,为了“去行政化”,全县医疗机构缩减行政科室23个、人员52名……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首次提及“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
图源:政府工作报告
且值得注意的是,封丘县“清退冗余人员”这一做法已于今年3月入选《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典型案例汇编》,这无疑是对该县清退编外医护人员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从以上的种种迹象都足以可见,清退编外人员、精简编制已然是大势所趋。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以此次封丘县为例进行分析。据相关资料显示,封丘县此次清退工作的目标是:加快解决我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当前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和临聘人员过多等问题,进一步精简人员、优化结构、厉行节约。
再结合封丘县采取“退补结合”策略,即一方面清退,一方面高标招聘补缺的方式(今年3月,封丘县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最新招聘信息,计划聘用人员100名,学历需要达到全日制医学本科以上、全日制医学大专中级职称以上),可以看出,医院确有优化人才结构的需求。但从悬殊的“退补”数字来看,除了精简人员之外,缓解财政压力也是一大主因。
据公开信息,封丘县人民医院正在建设新院址,该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3.5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计划建设成为豫北最大的县级人民医院,解决封丘、原阳、长垣、滑县周边约300万人的高质量就医。
其实,近年来,公立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实施药品零加成等政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再遭新冠疫情期间的业务断流,疫情后的两年又逢医保政策收紧、患者流失加剧,医院收入滑坡,入不敷出;如果再加上医院举债建设,财政压力确实会很大。
因此,对于一些并不景气的医院来说,“裁员”+“精简”的方式确实能争取喘息的机会。正如“封丘卫健”所提到的一样:每年节约人力成本2000余万元,使15家被临聘人员拖累、工资难以正常发放的卫生院焕发新生,得以正常运转。
那么,此情此景下,医护人员该怎么做呢?
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这个时候,抱怨没用,躲也躲不掉,作为医务人员能做的就三件事:手上得攥着吃饭的真本事,脚下要提前铺好换道的石子路,兜里还得备着经得起风浪的救生圈。
这年头哪有什么铁饭碗,只有摔不烂的金刚钻。与其等浪来了抓瞎,不如现在就给自己多绑几个救生圈。
确实,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因此我们要永远记得:努力提升自己,是人生永恒的必修课。
责编|亦一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大一女生输注头孢过敏身亡!当科学规范与临床现实有冲突,医生怎么办?
那个被全网追杀的“完美医生”,藏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 医学微小说·科幻系列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