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看晚了,我们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竟然全是损伤孩子大脑发育的“毒习惯”。
大宝无一例外,全部中招。
越是了解的越详细,越是心有余悸,大家可以对照看下,自家的娃“中招”了吗?
如若没有,恭喜你;
即便不幸“中招”,现在改也来得及,孩子的大脑一直处于发育之中,到25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
以下四个“毒习惯”,知道后一定要及时绕行啊,不要让它们再加重损伤孩子的大脑了。
第一个:作息不规律,总是熬夜
不知从何时起,大宝爱上了熬夜,每晚不到12点过后,他不会心甘情愿的上床休息。
即便是白天在学校已经全部完成了作业,回到家也要磨磨蹭蹭,不想提前洗漱睡觉。
反思了一下,主要原因不外乎:
一是习惯养成,受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成员都没有早睡的习惯,大人玩手机经常会到很晚,不是到某个时间统一熄灯休息;
二是生理变化,据说青春期的孩子体内褪黑素分泌时间会自然延迟2小时,很多孩子到了晚上11点甚至更晚才会感到困倦。
这么看来,按晚上12点入睡,到第二天早晨最迟6点半要起床,大宝一晚上总共休息时间不足7个小时,还不包括深度睡眠时间。
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而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超80%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仅有7%的中学生能在23点前入睡,而早晨6-7点起床是普遍现象。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记忆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肥胖和免疫力下降以及出现易怒、抑郁、焦虑等情绪风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30%的青少年因睡眠不足出现情绪问题。
大宝也存在这种情况,总是有情绪火山在涌动,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一方面和家庭教养环境有关,一方面睡眠不足、休息不规律、睡得晚也是极大诱因。
为什么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呢?
这是因为只有在深度睡眠时,大脑才会启动一种独特的“清洗程序”,清除白天积累的代谢废物和毒素。
这一机制对大脑健康、记忆巩固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波士顿的科学家曾拍下大脑进行“清洗”的过程:
进入睡眠状态时,脑脊液会以节奏的脉冲涌入大脑,冲刷代谢废物,如β-淀粉样蛋白,而这种物质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物质。
不只如此,深度睡眠时大脑会重组突触连接,强化重要记忆,剔除无用信息。这对巩固记忆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休息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此话不假。
如何让孩子提升深度睡眠质量:
√ 尽量让孩子早睡,大一点的孩子最好在11点之前上床,小一点的娃也要10点前上床,确保11—3点进入深睡眠状态;
√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太兴奋,吃的过饱、不消化;
√睡前不玩手机,手机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推迟深度睡眠出现时间。
第二个:不吃早餐、高糖饮食
因为晚上上床太晚,尽管大宝入睡较快,但是整体上还是睡眠时间不足,导致早上起床的时候慌里慌张,准备好的早饭他也顾不上吃。
有时候上学路上在路边买个鸡蛋灌饼,狼吞虎咽的吃完,更多时候是空着肚子就去上学去了。
因为我是带着妞妞在另外一个地方居住,距离老房子坐地铁还得近一个小时,大宝上初中后大部分时间没有和他住在一起。
得知他不吃早饭后,真的很痛心,查阅资料得知,孩子不吃早饭的危害比想象中的严重,不仅是肚子饿、营养跟不上那么简单;
还会引起代谢系统混乱、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胆结石和胃病的隐患,而且对情绪和大脑也有极大的伤害。
低血糖状态下会引发孩子自身大脑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易怒和焦虑;
经过一晚上的消耗,人体的肝糖原消耗殆尽,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大脑就会缺乏能量供给,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下降。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饭的学生在上午课程中的反应速度降低 20%~35%。
因为不吃早饭,导致大宝有暴饮暴食的倾向,热衷喜欢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有时候也会不知道饥饱,吃得过多且不健康。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往往饿得很的时候,对甜食、糕点就会特别渴望,也会无形摄入很多,其实这并不是身体所需的必需物质。
《你是你吃出来的》一书中提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地中海饮食,既简单清淡又富含营养,主要包括: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取优质蛋白。
准备给大宝这样改善饮食:
√ 早餐一定要吃,准备好牛奶,即便是起晚了,也能方便充饥;
而我准备一周回去三天给他做早餐,计划早餐两片全麦面包、一个煎鸡蛋、两片番茄、三片牛肉、一片生菜叶,可以组合成一个他喜欢吃的三明治,再吃几朵西兰花、一块苹果、一盒奶,营养足够了。
√ 上学期间午餐和晚餐他都是在学校吃的,周末给孩子改变伙食,保证一周吃一次鱼、吃一次炖牛肉,主食白米饭中加入糙米。
第三个: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因为平时对手机、电脑管控较严,周内他很少接触到,但是周末一旦放开,他就会表现出很依赖,甚至过年的时候还要求游戏跨年。
电子屏幕是让孩子大脑“萎缩”的隐形杀手,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大脑前额叶皮质变薄,专注力和记忆力都会下降。
受到手机上瘾的大脑,由于多巴胺被不断刺激释放,直接损伤杀死连接的神经元,孩子认知功能区域不断受到损伤。
《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提到,z一代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缺乏自信、不愿冒险等,尤其是抑郁和自杀近年来猛增,焦虑和孤独已经达到危急程度。
面对手机,比起武断干涉,家长不如用健康积极的方式使用科技、解决难题:
第一,做好榜样,不当低头族,家中设立无屏幕区域,加强和孩子爱的连接,多和孩子进行健康的亲子互动活动;
第二,尽量延迟使用年龄,2岁前不要使用,交付手机前做好沟通工作;孩子使用手机后,家长也要做好陪玩监督工作。
第四个:久坐不动、不爱运动
还是拿大宝举例子吧,因为这些“毒习惯”他真的是全占了。
小的时候他的活动量大,即便是吃得多也都消化掉了,从5、6年级开始,因为学业开始加重,他很少再进行户外运动,都是催一催他才动一动,导致现在160斤,他还一直发愁,自己到中考体育拖后腿怎么办。
他对自己还不自信,总是说自己的脑子不好使,没有其他人聪明。
其实他的脑瓜先天还是不错的,数学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英语在家没见他学过也能过90分,语文、历史等背诵的东西,也能轻松背过。
但是进入青春期不爱运动的他,是在消耗自己的智力存款。
他说有时候为了赶当天作业进度,连晚饭都不吃、也不动弹,就一连几个小时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久坐不动危害堪比吸烟,不仅对心血管、骨骼肌肉、代谢系统有危害,而且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减少脑部血流量,影响记忆。
打算还得人为强制性的让大宝多活动:
叮嘱他在学校时课间十分钟起来活动;最好每天晚上跳绳二十分钟;
一周至少三到四天早上起来跑步半个小时;
一周至少进行一次爬山、远足、骑行等活动;
假期保证每天可以打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羽毛球或乒乓球。
这些“毒习惯”你们家有吗?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