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润滑油原料(如基础油、添加剂)价格波动剧烈,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导致需求收缩,中小企业确实面临生存压力,部分企业开始突破质量红线,降标减配。某短视频博主爆料,C3柴机油原来要求的必须要用三类基础油,现在很多润滑油厂家都改成了二类基础油”。近日,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收到不少咨询,求证上述市场传闻以及某些自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就“C3柴机油基础油降级”传闻,中国润滑油信息网专访了LubTop总评榜荣誉导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润滑油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晨辉先生。
专家核心观点:
1.技术背景:API C3规格是针对中等负荷柴油发动机油的标准,三类基础油(高粘度指数矿物油/加氢裂化基础油)通常用于满足高温高剪切(HTHS)黏度要求(≥3.5 mPa·s)。若改用二类基础油(溶剂精制矿物油),HTHS黏度可能低于标准,导致润滑不足。
2.市场可能性:不排除部分企业通过添加剂优化(如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弥补基础油性能差距,但若完全不达标则属于违规。需核查具体产品检测报告。
合规性核查要点——质量风险分层
业界人士表示,C3柴机油基础油降级,将会引发发动机磨损率提升(缸套失圆度增加0.02mm/万公里),GPF堵塞风险加剧(灰分超标30%以上)。业界专家呼吁,应该从生产端开始,建立原料溯源体系,对Ⅲ类基础油供应商实施白名单管理。消费端应该优先选择主机厂认证油品,监管层面:应将HTHS黏度纳入年度抽检必检项目,提高违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