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开始,双边“贸易谈判”在即,白宫用一招临阵换将消除中方疑虑?为了与华谈判,亲自将中美贸易战“幕后黑手”踢出局的特朗普,这一次又有几分诚意?

“中美之间的第一轮贸易谈即将开启,就在5月10号的瑞士。”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表示。

同一天的稍晚些时候,中方由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出面确认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至此,延宕一月有余的中美贸易战,终于出现了谈判的曙光。

并且按照我发言人的说法,这场引发全世界关注的谈判,是由发动对华关税战的美方主动提起的。说起来,横跨九年时间,从始至终固执地将中方视作所谓“全面竞争对手”的特朗普,怎么突然摆出了对华偃旗息鼓的姿态?



一方面,美国此前不是抱着挑软柿子捏的心态,找上日本,把石破茂治下的日本作为第一个贸易谈判对象吗?如今随着美日第二轮贸易谈判的毫无建树,美国陷入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

连亚太地区最亲密的“盟友”都不愿意屈服于美国关税大棒的淫威,还想说服其他国家老老实实接受美方条件,心甘情愿自己动手抹平对美贸易顺差?即使“迷之自信”如特朗普,现在也意识到这事儿完全不现实了。

另一方面,真正对特朗普“吃定”中国的信心打击最大的,其实并非美日贸易谈判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是中国与欧洲之间一项协议的达成——

2025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发布会上证实了“中方已同欧洲议会相互取消交往限制”这一消息。为何这事对特朗普打击最大?



很简单,因为这几年导致中欧关系如同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这个所谓“交往限制。”

所谓交往限制,简单讲就是中欧互相给对方在政治上设置屏障,导致双方无法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只能通过“隔空喊话”这种低效且容易被误判的方式进行交流交往。

比如被搁置已久的中欧贸易协定谈判,再比如中欧之间在气候治理、贸易规则上的诸多分歧和战略误判,很大程度上得归咎于这个所谓交往限制。

如今中欧之间隔阂渐消,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围堵中国”计划破产,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时间问题。所以这时候美国政府突然对华服软示好,倒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儿。

那么,这次由特朗普主动提及、美国财长出面亲承的谈判,美方诚意如何?还别说,美国这次给的诚意还挺足。



因为在5月7日的那场采访中,贝森特还放出了一个消息:美国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将不被允许参与到这次中美磋商当中。

彼得·纳瓦罗,美国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具体制定者。虽然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关税的单边霸凌行为最终由总统特朗普拍板决定,但真正主导关税战的,正是这个幕后黑手纳瓦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特朗普钦定的贸易顾问之外,这纳瓦罗还有一层“对华鹰派”的身份。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出版过《即将到来的中国之战》、《致命中国》等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书籍。

这样一个铁杆反华分子被剔除出中美经贸磋商,不仅对双方来说都是大好事,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在此番谈判中的诚意。



但还是那句话,尽管这次是特朗普主动伸出橄榄枝,我们却仍旧不能对中美达成所谓贸易协定抱有太大的希望。

特朗普将纳瓦罗剔除出谈判团队,你以为他这是在示好?恰恰相反,这更加显示了美国政府在对华外交关系上的两面三刀:

比如最近刚刚走马上任,由特朗普亲自提名并任命的的美国驻华大使戴维·珀杜。此人在对华态度上,可谓劣迹斑斑:

在《华盛顿观察家报》上发文鼓吹中国威胁论,妄称中方“对战争越来越积极”的是他;2019年在听证会上妄言“中国军队已经构成长期威胁”的也是他;2020年写信给蓬佩奥,警告美国警惕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仍旧是他。

一边大张旗鼓地撤换掉一个所谓对华鹰派,另一边悄无声息地安插上另一个。



这来去之间,不仅政府内部的反华势力没有削弱,还博得了个“对华友好”的好名声,特朗普不愧为商人,真是好算计!

坦白讲,这样一个满肚子算计的角色,在美方拿出降低关税等实质性行动之前,跟他实在没什么好谈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