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缔造幸福,劳动成就梦想。在花都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广州北部增长极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征程上,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唱响了“劳动者之歌”,共同谱写了“劳动最光荣”的绚丽篇章!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开创未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所有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总工会推出2025“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报道。
2025“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报道
之十三:
刘桂秋:以盆景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自广州增城的85后刘桂秋,大学毕业的她原本从事外贸工作,自嫁到赤坭镇瑞岭村后,毅然放弃了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回到村里,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为瑞岭的乡村振兴挥洒青春热血。
谈及扎根农村基层的原因,刘桂秋告诉记者,她记得第一次跟丈夫回瑞岭,那些形态各异的盆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年,时任瑞岭村党委第一书记的李后信拿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找到了她,探讨瑞岭盆景的发展之路,动员她为盆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对此,刘桂秋积极响应,2019年7月,她以聘用干部的身份在瑞岭村委工作,自此与盆景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瑞岭盆景就曾作为礼物送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然而,在之后的岁月里,瑞岭村因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级治理混乱,大量青年才俊外流,以致盆景产业如同一盘散沙——这也是刘桂秋刚到村委工作时面临的状况。
在刘桂秋看来,农村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农民。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推动发展,都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如何提高老一辈手艺人的收入?如何说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只有脚踩泥土、走进农户,才能真正了解需求,避免“纸上谈兵”。
瑞岭盆景产业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因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村民往往辛苦培植十几年,最后却只能以“树胚”的形式出售,为他人“做嫁衣”,这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放下手艺外出务工,瑞岭盆景的技艺传承一度面临存续危机。
找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2019年12月,村党委决定成立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着“三顾茅庐”的精神,刘桂秋说服了许多老一辈“盆景人”加入合作社。
在刘桂秋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瑞岭村,村里的小户、散户也逐渐整合。如今,广州瑞岭盆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广州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还入选“省标杆合作社”名单,并获得“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等荣誉称号。而刘桂秋本人也在2020年12月被村民推选为瑞岭村党委副书记。
2020年,村党委决定正式启动“岭南盆景大师园”项目,打造一个综合性盆景展示平台。而最适合的场地已发包给村民种植苗木,距离合同期满还有3年。为了收储这块土地,驻村组、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上阵跟这位村民做思想工作,但都吃了闭门羹。面对这种情况,刘桂秋一次又一次上门拜访。终于,在帮助村民积极寻找销路,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后,“岭南盆景大师园”得以顺利建成。如今,这座大师园已成功举办了首届数字农业直播节、四届盆景艺术节、五届岭南盆景技能大赛,瑞岭盆景的金字招牌已走出大湾区、面向全世界。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基石。但合作社的启动需要资金,邀请专家授课也需要经费,这笔钱从哪儿来?为了让合作社顺利运营,村两委向赤坭镇政府申请了一笔110万的扶持资金,同时成功申报了“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三批市级财政资金补助项目”,成功将盆景大师“请进门”,开创了盆景大师驻村的先河。迄今为止,瑞岭村已引进近60名国家级、省级的盆景大师、艺术家进村对种植户进行面对面教导、手把手教学,帮助村民实现从盆景种植能手向盆景制作大师的转变。据统计,目前获得乡村工匠职称19人、广东省乡土专家17人。
2023年,刘桂秋获得“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25年4月,刘桂秋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今年是刘桂秋回村工作的第6个年头,几年间,村里的路灯重新点亮,断头路成功打通,农田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村道路完成了硬底化,房前屋后更加干净,交通出行更为便捷。
如今的瑞岭村,已成为 “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瑞岭盆景”曾在中法元首非正式会晤的广州松园宾馆亮相展出,荣获“2024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奖”,九里香盆景入选“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瑞岭盆景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二春,昔日“盆景之乡”的荣光与自豪重新浮现在村民的笑容中。
谈及未来的发展之路,刘桂秋表示,她将继续以“扎根乡土、激活产业、凝聚人心”为主线,主动对接农林院校专家,学习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培育等专业知识,推动“老手艺+新技术”融合;积极参与“乡村CEO”培训,学习品牌运营、电商营销(如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探索“盆景艺术节+体验”模式,尝试在沉浸式文化IP领域发力,努力推动瑞岭盆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盆景,扎的是根;一方振兴,靠的是心。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刘桂秋认为乡村振兴需要“硬功夫”与“软情怀”的结合,她将以盆景为媒,既做产业创新的“破风者”,更做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瑞岭的盆景之美绽放为“共富之花”。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文:高韵宇 姚日文 李沁杰 通讯员:叶国静
编辑:洪敏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内容推荐
“花都发布视频号”内容推荐
“花都两会”系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