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5月7日,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了一轮大规模的军事打击。
从巴基斯坦方面给出的图片,这次袭击甚至炸到了“巴铁大坝”,造成明显损伤,严重危及了巴基斯坦的水利设施。
为什么印度要轰炸“巴铁大坝”?这又会给巴基斯坦带来什么后果呢?
印巴水源争夺
人们所说的“巴铁大坝”,原名其实是巴基斯坦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
这座大坝是中国葛洲坝集团和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帮忙修建的,是中国海外承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印度悍然轰炸巴铁大坝,已经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以及印巴之间签订的一系列水源条约。
从画面里可以看到,整座大坝采用的应该是整体混凝土浇筑,用料十分敦实,结果印度的袭击硬是把大坝炸缺了一个角,很可能是有意为之。
为什么印度会袭击巴铁大坝?这还得从两国的水源争夺开始说起。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地处热带,但受地形地势所限,年降水分布很不平均,因此经常要面临缺水的局面。
印度为了地缘政治目的考量,在杰纳布河上一口气规划建设了12个水电站。其中4个还没完工,还有的在前期规划,有4个已经完全投入了运营。
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用水极度依赖印度河流的分流,一旦印度从根源上切断了水源,就相当于切断了巴基斯坦的生命线。
更何况两国在1960年已经达成协议,不能将水源用作战争和政治胁迫的工具。所以印度不仅是这次袭击巴铁大坝,此前大批量修建水电站的行为,也是公然违背协议的行为。
关于两国共用一条河流的事件,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件事。
就是说当初在修建三峡大坝时,黄万里先生提出反对。他认为修建三峡大坝太过费时费力,倒不如直接在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的上游建一座大坝,不仅可以保障我们自己的用水,还能截断下游的恒河,从水资源上遏制印度。
近些年因为互联网氛围的转变,网友们便将黄万里先生的想法称为“此计有伤天和,不伤共和”。
不过玩笑归玩笑,到头来我国还是没有采纳黄老先生的意见,转而修建了战略价值更高、工程量更大的三峡大坝。
而印度不仅在上游修建了一排水电站,甚至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擅自开闸放水,将巴基斯坦50多个村子淹没在洪水之中,造成十数万人无家可归。
以至于这次印巴冲突,虽然印度方面名义上是抓“恐怖分子”,但实际动机却已昭然若揭。
巴基斯坦的水源命脉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不论从历史还是文化习俗上都有很深的渊源,但因为西方殖民者的挑拨,再加上两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差异,便潜移默化地造成了如今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打压和排挤。
印度的水资源条件就已经很差了,雨季发洪水,旱季又极度缺水,几乎每年都能从新闻上看到印度人民缺水中暑的事件。
可巴基斯坦的情况却比印度更差。因为身处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印度恒河流域分流出来的一点点水资源,也根本弥补不了巴基斯坦挥发的速度。
缺水的巴基斯坦是如何养活这2.4亿人口呢?
一方面是青藏高原的冰雪融水,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印度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补给,只要印度不在上游建那么多大坝,两国以人口比例共享水源,是完全可以满足巴基斯坦日常用水所需的。
不过因为印度不可能和巴基斯坦和平地共享水资源,这两年频繁在水资源上做文章,所以这层原因自然就不考虑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帮助。对巴基斯坦来说,中国可谓是用后天手段弥补了他们先天缺水的不足,是上帝关上门之后打开的那扇“窗”。
在巴基斯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比如巴基斯坦缺水没法种粮食,中国就把自家的粮食给巴基斯坦送。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粮食约为120万吨,为巴基斯坦的口粮储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巴基斯坦农业缺水,于是一贯擅长种菜的中国,就派专家到巴基斯坦指导他们种植辣椒。
中国企业提供改良后的辣椒品种,巴基斯坦农民收获后晒成干辣椒,中国企业这边还管回收。不仅替巴基斯坦农民挽回了收成,还给了他们一条勤劳致富的前路。
至于转基因水稻这些作物,即便有中国农科的帮助,只因为巴基斯坦的水利条件实在是太差,种出来的大米也根本没法吃,所以中企便在那边建了饲料加工厂,劣质大米收货后直接加工成动物饲料运回国内。
有了中国这些细致入微的帮助,再加上巴基斯坦民众自己也能依仗山地收获一些核桃、松子之类的坚果,近些年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只不过这次的印巴冲突,发生的契机和时间的确很不好。或许印度只是想借此契机获得上游水坝的控制权,但这次冲突毕竟牵扯了太多。
秉持着维持地区和平稳定,中方也站在中立角度呼吁有关方面保持沟通,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如果印度方面一意孤行,执意打着反恐的旗号挑起代理人战争,甚至还动用武力破坏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水利工程,这种挑衅的行为也是我们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