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朋友都知道,学习之路漫长且“痛苦”,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不为过。
通常来说,医学生本科毕业还不能直接就业,得先规培,如果只是本科+规培,最快也要八年才能持证上岗,若是读研、读博还会更漫长。
综合来看,学医比很多毕业即工作的专业需要更长的培养周期,那么它的经济回报到底如何?
近期Medscape发布了《2025年度医生薪酬报告》,揭示美国不同专科医生的收入情况,也引发广泛关注。
整体上,2024年美国医生平均收入同比增长约3.6%,达到37.6万美元;初级保健医生平均收入同比增长约1.0%,达到28.1万美元;专科医生平均收入同比增长约1.4%,达到39.8万美元。
分专科来看,骨科医生以54.3万美元的平均收入登顶,放射科医生(52万美元)的平均收入超越整形外科医生(51.6万美元)位列第二,心血管科医生(50.6万美元)的平均收入排名第四。
仅有上述四个专科进入“50万美元俱乐部”,其他专科的平均收入则在25.7万美元-49.9万美元之间,具体如下:
但即便是收入最低的医生,也在美国前14%的最高收入家庭之列。
从趋势看,2024年,糖尿病/内分泌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的平均收入各增长8%,成为收入增长最快的专科。
其次是感染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平均收入增长了6%,肾内科增长了5%,放射科、妇产科、精神科、理疗康复科增长了4%……
但皮肤科医生的平均收入却下降了11%,神经科和泌尿外科的平均收入下降了6%。
美国男女医生的平均收入差距达到了9.8万美元,报告认为这和某些高薪专科(如骨科、普通外科)中男医生的比例明显更高有关。
虽然工资不低,但是美国医生对于收入的满意度却来到了Medscape近10年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
“官僚主义、繁琐的规章制度、越来越难缠的患者”都是导致医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尽管美国医生的整体收入较高,但仍有53%的医生认为他们的薪酬与所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不符,62%的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过低。
部分医生还面临着巨额的学生贷款债务、昂贵的医疗事故保险、生活成本上涨等经济困境。
美国医学会2025年的数据指出,医学院学生的贷款债务平均高达20万美元左右。
因此,他们也更频繁地从事兼职工作,如参与额外的远程医疗、到急诊兼职等。
有40%的医生通过兼职获得额外收入,但这也未能完全缓解他们的不满。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
去年11月,医学界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其中提到:
一线城市三级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的平均年薪为24.6万元,高出其他职称医生近10万元。
非北上广深城市医生的年均临床收入不到15万元,而乡镇卫生院医生则在10万元以下。
通过非临床工作创收的医生比例较低,36%的医生每周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在40小时以上,即每个工作日超过8小时。
仅22%的医生能通过教学、讲座、试验等获得额外收入,但这部分医生主要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尽管也面临着收入不符合预期、工作负荷较重的情况,近半数受访者对于医生职业持积极态度,高职级医生满意度也相对更高。
若分专业来看,内分泌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影像科、肿瘤与放疗科的职业满足感排在前列。
两个报告对比来看,中国医生的收入或许没有美国那么高,但满意度相对更高。
咱们也不必羡慕美国医生的收入。在美国成为一名独立执业的医生需要经过约15年的学习,很多人独立执业时年已不惑,却还需要继续还昂贵的学生贷款。两国的生活成本也不能直接比较。
无论在哪当医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样长周期培养出来的人才,社会也应该更多地关爱、包容和鼓励。
参考资料:
[1] Comparing Your Pay Against Your Peers’: Medscape Physician Compensation Report 2025
[2] 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3] Hanson临床科研:2025年度美国医生收入调查,平均年薪竟达37.6万美元!
[4] 医学生:最新医生薪酬报告来了,收入最高的竟是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