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泼水节,芒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交警指挥疏导交通、全力服务群众的身影让游客印象深刻。“一路安全顺畅让泼水节的体验感非常好。”“五一”节第二次来芒市过泼水节的大理游客赵女士说。

  近年来,芒市这座边境小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游客逐年增多。芒市交管大队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将民族文化、文旅资源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深度融合,让路途平安、顺畅成为这座“黎明之城”的又一标签。

  织密旅游“平安网”

  在4月11日、12日和“五一”节芒市举行的泼水节期间,每天天一亮,芒市交管大队的民警辅警就已到达岗位,对采花现场、采花点沿途交通秩序形成闭环管理。

  采花仪式是泼水节前最有仪式感的传统习俗,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芒市交管大队精心组织、全警动员,用坚守为泼水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芒市交管大队做到有警必出、有难必帮,共受理群众报警求助110起,救助、帮扶群众190次,确保各类民俗活动顺利开展,为当地群众和游客营造了安心、放心的游玩环境。

  除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等极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外,风味独特的美食和亚热带风景也是吸引众多游客游玩或旅居芒市的理由。

  为服务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芒市交管大队民警在高速入口、傣族古镇、孔雀谷等景区以及车站等地向游客免费发放“旅游攻略+交通知识”宣传折页。宣传折页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指引,被群众称为“最有温度的旅游伴手礼”。

  截至目前,芒市交管大队发放“旅游攻略+交通知识”宣传折页5万份,用心用情织密芒市旅游“平安网”。

  融入民族特色宣讲交规

  在芒市各类民俗活动现场,总能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手举“酒后驾驶,害人害己”“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交通安全提示标牌,载歌载舞。

  根植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沃土,芒市交管大队构建“双语宣传+民俗载体”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芒市交管大队专职宣传员吴庆波在长年累月的交通安全宣传中总结出经验,认为覆盖村村寨寨的应急广播“大喇叭”是有效的宣传工具之一。但要让群众既听得到又记得住,还需要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到村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我会邀请乡政府或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参与,请他们将交通安全知识翻译成民族语言讲给大家听。”吴庆波还自学了常用的傣语、景颇语,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芒市交管大队新媒体平台发布了许多和民族群众共话交通安全的宣传作品,不同的交通宣传民族语言,承载着芒市交管大队对“路畅平安”的不变期望。

  今年以来,芒市交管大队将民族特色持续注入交通安全宣传中,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5场次,播放应急广播提示音视频100余次。

  严查巧治降事故

  骑着“电猫猫”(电动自行车)迎风穿行在棕榈树排列的街道上一度成为畅游芒市的标配,无论是当地群众还是游客,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成为首选出行工具。

  为筑牢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安全防线,芒市交管大队以强化源头监管、路面管控、警示教育为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专项整治行动。

  同时,芒市交管大队倡导柔性执法,通过“以学代罚”方式让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提升佩戴安全头盔的安全意识。芒市交管大队坚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先行,按照“突出重点、动态排查、管控源头、综合治理”的原则,今年先后30余次对辖区的国省道、县乡村道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芒市交管大队联合相关部门每月随机到辖区44家重点运输企业19家“四类企业、四类场站”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警示教育工作。

  “你们让芒市越来越美好。”有许多网友在芒市交管大队新媒体平台留言。

  记者 查小高 郭婷婷 朱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