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时期,有一支非常不简单的部队。

从这个队伍走出来的将领,很多在后来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陈赓、刘亚楼、杨得志、杨成武等。

除此以外,这支部队的军政主官,后来也都成为了名震全军的开国将军……



最擅长打硬仗的两位主官

这支部队就是红一师。

1933年6月,我军宣布取消军级编制。为了方便指挥,中央红军由原来的七个军改编为了七个师。

其中的红一师便成为了我军的精锐部队,它下辖三个团,兵力超过五千,战士们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强兵猛将。



在长征时,这支部队一直担任着开路先锋的角色,这一路出潇水、战湘江、强渡乌江,又四渡赤水河,为大部队北上建立了奇功。

而这些功绩却离不开红一师各位首长的英明指挥。



首先就是师长李聚奎。他是湖南安化人,大革命开始后,他便加入了湘军将领唐生智的部队,开始为掀翻封建统治主义阶级作斗争。

在此期间,他深受我党思想感染,并萌生了加入我党的想法。在国共合作失败之际,他便直接跟随彭老总发起了平江起义。



期间,在敌人的枪口对准彭老总时,他不顾生命危险替他挡下了一枪,从此深受彭老总器重。

在入党时,他坚定地立下誓言:“我这一辈子就跟定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而此后的一生中,他也身体力行地实行着自己的诺言。



长征开始后,他开始担任红1师师长,率领部队冲锋在前,在一次次绝境中为大部队劈开了一条血路。

在我军行至大渡河时,敌军调集了十万大军追击而来。在关键时刻,李聚奎命杨得志挑选17名战士组成敢死队抢先行动。



最终,在他的灵活指挥下,我军成功抢占了渡口,顺利策应大部队渡过大渡河。

战斗结束后,中央点名表扬了杨得志将军。但杨将军却真诚地表示:“都是李师长指挥得好。”而李聚奎则谦虚地表示,都是前线战士的功劳。



到了1936年,他又随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转战于河西走廊。在难以生存的条件下,我军遭到了马家军的疯狂围攻,最终伤亡惨重。

而李聚奎也在战斗中与队伍走散,最终一人躲进了祁连山,历尽千辛万苦后才回到延安。



当时他只知道自己打了败仗,主动要求领罚。但毛主席看着受尽磨难的爱将,心中只有无限的心疼。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虽败犹荣!”

此后,李将军便将这次惨痛的经历记在了心中,并化悲愤为力量,开始在战场上更加勇猛起来。



抗战开始后,他担任386旅旅长,随陈赓大将转战在太行山。解放战争中,他又担任了四野副参谋长,为解放东三省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临危受命被周总理派去领导石油工业部的工作。



也正因如此,他错过了第一次授衔仪式。后来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当即命令负责人为他进行补授。

就这样,在1958年,他单独被授予上将军衔。

除了他以外,红一师的首长中,政委赖传珠也在建国后被授予了上将。



赖将军是江西人,青年时便开始领导学生运动,后来因为表现出色被吸收入党。

然而,在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母遭到了敌人报复,全都壮烈牺牲。

就此,赖将军怀着家仇国恨走上了井冈山,成为了毛主席信赖的部下。



由于政工能力突出,长征开始后他便开始担任红一师政委,随部踏上了漫漫征途。

不过他在红一师只任职了几个月。不久后,他便被调回了红二师五团担任政委。

即便如此,他还是将红一师艰苦奋斗的光荣作风记在了心中,并逐渐将其发扬光大。



抗战开始后,他陆续担任了新四军参谋处长、军长、政委等职,在军事和政工两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被任命为四野十五兵团政委,从东北一路作战到了南方,为解放全国立下了不朽功绩。



建国之后,他便开始协助罗荣桓元帅进行评衔工作。

而他从未想过以权谋私,对其他将领的军衔,他总是往高了评;而对于自己的,他却一直往低了评。



原本凭他的资历,得一个上将是没问题的,而他却主动将自己评为中将。

罗帅等其他领导得知后却并不赞同他的意见,最终在大家的一致决议下,他被评为了上将。



不一般的政工干部

除了以上两位,红一师的政治部主任也是名声显赫的名将。并且他的军衔后来一度超过了自己的两位上司,成为了开国大将。他就是谭政。

谭将军是湖南湘乡人,他与陈赓是发小,后来又成为了对方的妹夫。也是在陈赓的引导下,谭将军走上了革命之路。



之后他随陈大将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并开始投身北伐战争。结果,就在这一年,大革命失败了,谭政当即带着部队跟着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起义失败后,很多人都对革命失去了信心,纷纷离开了。只有谭政几个为数不多的将领,跟着主席上了井冈山。



而他也因为文化高,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此后,他便协助毛主席创建了红军,并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也是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主席的赏识,与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长征开始后,他开始担任红一师政治部主任。



在这一路上,他始终以毛主席的思想为基础,稳固着部队的思想建设,让战士们即使身处险境也能万众一心,奋力向前。

在抗战时期,他被主席任命为总政副主任,一直在延安进行着政工工作。



到了解放时期,他又开始担任四野政治部主任,继续在解放战场上发光发热。

而此时他在军中的地位也早远超过两位上级,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惋惜的参谋长

说起红一师的参谋长聂鹤亭,他的经历便有些可惜了。

他的军政能力并不输师长与政委,资历也不比谭政大将低,然而,最终因为种种波折,他仅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当年大革命失败之际,聂将军便领导了吴山庙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来到了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南昌起义。

当时由于作战勇猛,他被叶军长提拔为了排长,粟裕大将正好是他手下的一名警卫班长。



这样的出身可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然而,在之后的历程中,他却几次错过晋升机会。

南昌起义结束后,他随朱老总部队南下。当时队伍被打散,干部变得稀缺,朱老总便想提拔聂鹤亭。



结果,由于当时我军迫于形势要和国军将领范石生合作,这让性格耿直的聂鹤亭一时接受不了,于是便离开了部队,来到了上海党中央工作。

后来,他便被派到了中央苏区,并参加了历次反围攻战斗。长征开始后,他便被提拔为红一师参谋长,一路冲杀,屡建奇功。



由于作战勇猛,他便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后来到达延安后,主席便想好好栽培他。

结果就在这时,聂鹤亭的老上级叶挺将军给他传递消息,希望他能来新四军协助自己工作。



其实此时的他已经是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了,但由于他非常想回到老战友身边,于是他便没有赴毛主席的约,选择不告而别,离开了延安。

不过由于情况突变,他并未到达新四军,而是在中途被留在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开始进行对国军的统战工作。



也正因此,他错过了很多重大战役,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便先后担任了松江军区司令、辽北军区司令等职,一直管理地方军事工作。

到了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一开始,他对此还表示过不满,毕竟他的资历并不低。



但他却并没想到自己的军功其实是不够的。罗帅得知他的态度后非常生气,当即表示先不给他授衔。

就这样,到了第二年,他才得以补授。在首长的谆谆教诲下,他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改掉了自己冲动莽撞的性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