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报道:俄总统普京将于今年8月访问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俄两国是二战两个重要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挽救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命运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这将是普京自2013年以来第九次访华。
回溯历史,莫斯科红场与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仿佛跨越时空遥相呼应。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步伐,奏响《喀秋莎》旋律行进在莫斯科红场的青石路上;俄罗斯联邦警卫团军靴叩击长安街,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仍在人们心中回荡。
十年前,中俄元首互访对方胜利日庆典,成为一段佳话;十年后,两国仪仗队再次互换主场,他们用坚毅的身姿、闪亮的刺刀,刺向某些再次抬头复苏的军国主义。当普京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蓝白红三色丝带缠绕的花环,这一跨越80年的致敬,是对3500万中国军民牺牲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当下某些企图篡改二战史观势力的有力回击。中俄守护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是文明世界的道德底线。
在哈尔滨中俄博览会的展馆中,热闹非凡。中国新能源汽车与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罐车并肩陈列,这一画面正是两国经济结构完美互补的生动写照。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40亿美元,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激增24%、天然气增长23%,中国机电产品助力俄罗斯工业体系快速迈向现代化。西方金融制裁妄图掐断SWIFT结算通道,但中俄92%的本币结算率,让莫斯科离岸人民币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三。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制裁的权宜之计,更是中俄在国际金融秩序中开辟新航道的破冰之举。
北京的会谈桌上,中俄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拓展了两国合作的维度。合作领域从传统的能源、基建,向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延伸。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形象地称之为“21世纪版的156项工程”。就像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奠定中国工业根基一样,如今中国技术反哺,正在激活俄罗斯远东开发区的创新基因。双方还首次将“保护对方国家财产”写入文件,这份超越常规外交辞令的互信,给中企在俄400亿美元投资加上了一把坚实的法律安全锁。
当G7峰会还在为是否没收俄海外资产争论不休时,上合组织峰会上,中俄联手推动“全球南方”代表权改革,已改写国际规则。从哈萨克斯坦输油管线提前满产,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增设卢布清算中心,中俄的战略默契正在重塑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这不是西方智库所猜测的“临时同盟”,而是基于文明平等对话的共生之道。就像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里,俄罗斯少年手执毛笔书写“和而不同”时,眼中闪烁着对多元文明包容理解的光芒。
回忆起反法西斯的胜利,普京或许会想起库尔斯克战场上的T - 34坦克洪流、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狙击手。80年前,中俄两个民族用血肉筑起反法西斯长城;如今,这长城演变成抵御单边主义的精神堡垒。美国《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中俄并列为“最大威胁”,北约试图将亚太变成新冷战前沿,但中俄用联合巡航黄海、共建月球科研站等行动表明:真正的战略稳定,并非靠航母战斗群的数量堆砌,而是源于文明互鉴产生的内生力量。
中南海,两位领导人品茗论道的画面被镜头定格,展现着中俄两国的紧密关系。在4300公里边境线两侧,两个古老文明正以超越意识形态的智慧,为这个充满分歧与冲突的世界探寻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