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人情世故,尤其是在红白喜事的随礼上,更是大有学问。

老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这礼该怎么送、送多少,其中的门道却鲜少有人说透。人到六十,历经半生风雨,才真正明白,亲戚间的随礼看似是一份心意,实则藏着不少处世智慧。要是不懂这些规矩,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




一、病秧子别逞强!人不到场礼照给
老话说得好:"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六十岁往后,身体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时不时出点小毛病。赶上亲戚家办喜事,要是身体抱恙,千万别硬撑着到场。但记住,礼一定得送到!《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缺席可以,但礼数不能缺。托人捎个红包,附张字条说明缘由,既不失礼数,也不让主人家尴尬。要是觉得不好意思,还能在事后补上一份小礼物。毕竟"身体是本钱",与其拖着病体强撑场面,不如好好休养,把礼送到才是正理。
二、穷亲戚才是宝!雪中送炭最值钱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话虽刺耳,却是现实写照。但人到六十就该明白,那些平日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穷亲戚,才是真正的"宝"。《增广贤文》里说:"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在穷亲戚家办喜事时,一份及时的随礼,就是雪中送炭。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会记你一辈子的好。相反,那些富亲戚不差你这份礼,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老辈人常说"人情债,还不清",这份情分一旦种下,将来你有难处时,说不定穷亲戚比富亲戚更靠得住!
三、老长辈的红包要双倍还!给一次少一次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放在随礼上同样适用。遇到老长辈家办喜事,随礼时可得多上点心。人家给过你红包,千万记得双倍还回去!老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老长辈们见一面少一面,他们给你的红包是情分,你还回去的礼是孝心。《孝经》中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份礼不仅是钱,更是对长辈的敬重。多给点,别计较,毕竟等长辈们不在了,想还都没机会,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四、断联亲戚别倒贴!你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有些亲戚平日里不联系,突然办喜事就来请你,这种情况可得留个心眼。老话说"人心隔肚皮",多年不联系的亲戚,感情早就淡了。《朱子家训》也提醒:"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如果对方只是想趁着喜事捞一笔,你倒贴钱随礼,既讨不到好,还白白浪费钱。你的钱是辛苦攒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不如大大方方说句"恭喜",礼就别送了。毕竟,真正的亲情不会因为少了这份礼就疏远,虚情假意的关系,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真心。
人到六十,看遍世间冷暖,才懂亲戚间的随礼不是简单的金钱往来,而是人情世故的学问。记住这四条规矩,既能守住自己的面子和里子,也能把人情往来处理得恰到好处。毕竟,晚年图的就是个舒心自在,把礼送明白了,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安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