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岁的伍丽天老人曾是上海评弹团老师,退休后有过万退休金,银行卡存着几百万。但她生活节俭至极,早餐、中晚餐常是馒头就咸菜,每天饭钱控制在 10 元内,穿着是旧衣或捡来能穿的衣物,家中家具陈旧简单。
邻居看到她拎着馒头回家,对她的生活方式不解、议论纷纷。人们好奇,她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01
偶然迷路,秘密初现
2021 年冬日,91 岁的伍丽天从昆山去上海医院定期检查,因天气和精力不济,在公交车上出神过站下了车。站在陌生街头,老人茫然失措,衣服被细雨打湿,路人匆匆无人留意。就在她绝望时,交警小郭注意到她,得知老人迷路,决定开车送她回家。
路上老人沉默,小郭试图缓解其紧张情绪但收效甚微。很快到了老人居住的公寓楼下,老人邀小郭上楼喝茶,小郭推辞不过跟着上去。打开家门,屋内装修简陋,家具破旧,墙上挂着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获” 的字条。
小郭疑惑退休金和积蓄丰厚的老人为何生活如此,老人微笑未答,陷入沉思,小郭的到访让老人意识到隐藏多年的秘密或许要被揭开,思绪飘回过去。
02
童年磨难,善良萌芽
1930 年,伍丽天出生于上海滩,本可享受富足生活。但 5 岁时父亲病逝,家庭失去支柱陷入困境。债主上门讨债,洗劫家中值钱物品。母亲是小学老师,薪水微薄,只能带着伍丽天等五个孩子挤在狭小昏暗的亭子间。
那时生活艰难,常常食不果腹,冬天也缺衣保暖。但他们没被命运打倒,邻居张婶常送半块粢饭糕,还有位阿姨资助孩子读书,伍丽天得以继续学业,学习格外努力,成绩优异。
16 岁时,伍丽天考入女子师范学校。入学时她穿着补丁旗袍,眼神坚定自信。在学校她捡同学扔掉的铅笔头用,省钱买书,并在日记本写下 “予人勿念,受人勿忘” 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铭记帮助并去帮助他人。
03
投身教育,奉献爱心
大学毕业后,伍丽天凭借扎实专业知识和出色教学能力进入上海评弹团任教。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耐心指导,生活中对自己节俭却对学生毫不吝啬,用工资买资料、送贫困学生衣物,还免费辅导功课。在她教导下,一批批优秀评弹人才走出,她深受学生尊敬、同事称赞。
1995 年 1 月 17 日,日本阪神发生 7.3 级大地震,伍丽天在日本留学的侄女伍鸣不幸遇难。她和侄女感情深厚,此事让她悲痛万分,生活黯淡无光。但她没有被悲痛打倒,消沉一段时间后,想起侄女帮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梦想,决定继承遗志,投身公益事业。
04
山区触动,巨额捐赠
2013 年,伍丽天偶然前往山区,看到学校环境艰苦,教室破旧,孩子们学习条件恶劣,内心深受触动。回到上海后,她拿出 60 万毕生积蓄,捐给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建造黄泥小学。
黄泥小学建设时,伍丽天确诊肺癌晚期,医生建议手术化疗,可她为了孩子选择保守治疗,想把治病钱用在教育上。2015 年,上海房价飙升,伍丽天 “白菜价” 120 万卖掉市中心老房,在昆山买 50 平米旧公寓自住,剩下 50 万捐给江西都昌县。
2016 年,以侄女伍鸣命名的 “伍鸣希望小学” 在江西都昌县苏山乡落成。学校落成典礼,86 岁的伍丽天坐 18 小时绿皮硬座火车赶来,行李里是化疗期间为孩子们画的画册。看到新学校,她欣慰地笑了 。
05
身患癌症,坚持善举
肺癌晚期的伍丽天身体每况愈下,疲惫、频繁咳嗽甚至咳血,但仍未停下公益脚步。她不顾劝阻,坚持去希望小学看望孩子们,用省吃俭用的钱为孩子买用品、带点心,和孩子们一起上课玩耍,给予关爱鼓励。
出行时,她为省钱选最便宜交通方式,去希望小学坐十几个小时绿皮硬座,饱受颠簸。病情加重后,她愈发虚弱,头发脱落、体重下降,却仍每天早起忙碌,整理孩子信件、准备下次去小学的事宜。在她心中,公益是信仰,她要用行动为孩子撑起希望天空,坚持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
伍丽天老人的故事,照亮了物欲横流的时代,诠释了真正的富有和人生价值。她物质生活极度节俭,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心中满是爱与善良。她资助贫困学生、捐建希望小学,为困境中的孩子打开未来之门。
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我们常迷失于金钱与欲望,忘了人生意义在于奉献。伍丽天老人为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价值。爱因斯坦说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伍丽天老人传递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传承与爱的传递,她让我们看到普通人也能改变社会。
亲爱的读者,伍丽天老人的故事触动你了吗?你思考过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从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让世界因我们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