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闻网5月8日讯(通讯员 何春林 何杏 田健潇)“‘笨功夫’让我积累了实操经验;‘笨功夫’让我和团队实现了产品‘零差错’;‘笨功夫’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近日,在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上,肖乾亮分享了他的故事。
肖乾亮(右一)和同事在探讨工艺。
职校生用技能书写“逆袭”人生
“电流、电压是否正常,参数调整是否精准,我们多一份努力,产品就少一丝瑕疵。”日前,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的生产车间,肖乾亮正手把手地教导新同事完成设备线路控制、电缆检修。
一身工装,留着寸头,精神抖擞,说起话来慢条斯理,脸上总挂着笑容……刚满37岁的肖乾亮是名副其实的技能大师。在今年被评为省劳模前,他已斩获多项荣誉: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湖湘工匠”、株洲工匠年度人物、中车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
肖乾亮的老家在邵阳市隆回县的一个小山村。中考失利的他没能进入理想的高中,随后选择了上技校。读技校的理由很简单:学技术的人找工作比较容易,可为家里减轻负担。
2007年,19岁的肖乾亮背起行囊来到了湖南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成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毕业后留在株洲工作。
在株洲的求学与工作中,肖乾亮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他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梦迈进。
肖乾亮清晰记得,第一次踏入企业车间,师傅带来的第一课就是“从最基础的零件组装、设备调试学起”。彼时起,肖乾亮每日跟随师傅反复练习,一颗螺丝的松紧度按照标准操练数十上百遍。有时要趴在地上作业,有时要跪着作业,手上和脸上经常沾满机油,膝盖处经常磨出淤青。
工作15年来,肖乾亮被同事誉为“改善达人”与“攻关能手”。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现场攻关创新160余项,提质降本创效800余万元,创造先进操作法15项,获得国家专利21项。
“学技能没有捷径,一次做不到的事,重复千次万次,总有成功的时候。”肖乾亮说,他正是靠着这些“笨功夫”摸透了每一种设备的属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技术改造筑牢了根基,一次又一次突破了瓶颈。
肖乾亮(左二)和同事在进行技术攻关。
累计培育出180名技能高手
前不久,肖乾亮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中车集团省部级劳模工匠培训班。课上,大国工匠高凤林用“引领力、创新力、传承力”为主题指引了新时代工匠的成长路径。
“受益匪浅,深受启发,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与技艺,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生根发芽。”肖乾亮的语气斩钉截铁。
肖乾亮是“金蓝领”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这些年,他一边工作,一边把攻关创新及维修等经验做成通俗易懂的培训课件,目的是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让同事们少走弯路。
肖乾亮每年授课逾120课时、受训人次超300人,其工作室已累计培育180名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其中,市、区级工匠与技术能手8人,中车技能专家及公司技术能手31名。
“在我看来,新时代劳模工匠不应只是‘埋头拉车’的执行者,更要做‘抬头看路’的领跑者!”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现场,肖乾亮说,省劳模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他将继续扎根一线,立足岗位深耕细作,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产品,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勇于创新、团结奋进,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汇聚更多力量。
一审:向胤蓉
二审:谢林格
三审: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