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培

黄建培,生于1950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曾在原汕头地区工艺美术学校、汕头特区环境艺术公司、北京艺术设计学院汕头分校、汕头市建筑设计院第四设计所等单位工作,现为职业艺术工作者。其作品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19年1月,在广州越秀公园自然和谐艺术馆举办个展“自在无疆——黄建培水墨人物作品展”。2024年12月,在广州再次举办个展“清音雅韵——黄建培扇画展”。

特别是这个“清音雅韵”扇画展,还获得广东省澄海商会报道。文章介绍扇画展以文人品茗为主题,生动描绘了古人的清音雅韵,十四幅画作中别具匠心地划分出十二个小主题。作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细节,在动静结合与虚实之间,仿佛诉说着“古人雅事,尽享清福”,传递出在茶中追求真味、以质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达至精神契合的意境。

01

名人眼中的他

黄建培先生祖上乃澄海县人,出生于汕头市。在艺术圈六十年的学习工作经历,让建培先生练就了一身涵盖全面的手头功夫:雕塑、国画、壁画、书法、设计等皆精通,仅以国画一例,便涵盖了花鸟、山水和人物三大类型。

建培先生早期创作过不少国画人物作品,造型严谨,形象生动,有笔有墨,具备深厚的学院派功力;后来创作题材更为广泛,山水、花鸟皆入画中,包括扇画。他笔下的荷花和山水,构图看似简洁,用笔却精妙独到,寥寥数笔便书写出神采。他喜欢书法,主要以隶书为主,偶涉篆书及行草,其书法风格古拙奇崛,字体肥厚方正,与朴素的画面相互辉映。

——摘自李丛《略谈黄建培先生的艺术成就》一文,作者系广东省知名艺术家、作家,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千岛日报》“粤侨书画”栏目副总编,《圣凡斋随谈》作者



明月清风 扇画 60cm×33cm 2025



招财纳福 扇画 60cm×33cm 2025



幽谷清音 扇画 60cm×33cm 2025



清音 扇画 60cm×33cm 2025



丽日艳荷 扇画 60cm×33cm 2025



新竹高于旧竹枝 扇画 60cm×33cm 2025



荷塘清音 扇画 60cm×33cm 2025



黄山松云 扇画 60cm×33cm 2025

02

主编眼中的他

扇面艺术起源于上古礼仪用具,舜制五明扇以昭视听,历经数千年演变,从实用器物升华为融合“诗、书、画、印”的文人雅物。班婕妤“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咏叹,道尽了纨扇承载的人文情致;王右军题扇济困的典故,更是将书画与扇面相融的雅事传为了千古美谈。

在扇面上创作,绝非易事,其特殊形制对艺术家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扇形空间的弧形布局,需突破常规“分疆三叠两段”的构图思维;在有限尺幅里,要求笔触精准凝练,毫厘之间可谓是“见真章”;宣纸与绢帛的材质差异,更是考验了水墨控制的火候——墨色在绢上的渗透如驹过隙,于宣纸上的晕染亦需“五墨分五色”。岭南画坛名家黄建培先生,以几十年的写生积淀破解了此局:他胸藏万千丘壑,经岁月淬炼提炼为“意到笔随”的创作密码,在扇面的弧面天地间,演绎了石涛“以无法生有法”的化境,终得“方寸通古今,墨韵绘乾坤”的艺术妙谛。

甲辰岁末,广州(羊城)“清音雅韵”画展,多幅扇面画如折叠的山水长卷舒展。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建培先生深悟杜甫“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扇画精髓。譬如其作《黄山松风》,以“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构图哲学,在扇面上构筑了“看山不是山”的禅意空间:墨分五色处,尽显沈周“笔砚精良人生一乐”的从容;水晕章法间,又暗合恽寿平“解衣盘礴”的洒落。其笔下“破水法”尤见巧思:墨色于扇面绢帛间经水韵激活,幻化出“黑入太阴雷雨垂”的深邃意境,既含黄宾虹“五笔七墨”之理,又具自家“以水破形”的凝练笔性。

纵观其扇画题材,皆暗合文人“比德”精神。虬松取势“如龙蟠雾,似凤腾霄”(荆浩《笔法记》),既承袭马远《松寿图》之古意,又赋予“风霜凌厉色不改”的时代风骨;钟馗画像承吴道子“虬须云鬓,数尺飞动”的笔意,朱砂点目处恍若贯休罗汉“庞眉大目”的威仪。至于兰竹双清,非止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节,更见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的孤傲。最妙的当属荷塘系列,“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诗经·陈风》)的古韵,经八大“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写意笔法淬炼,终成“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的当代诠释。

——郑梧沐(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主编,“八链艺评”主理人,知名文艺评论家)



山静水闲 扇画 60cm×33cm 2025



风正一帆悬 扇画 60cm×33cm 2025



一壶好茶 扇画 60cm×33cm 2025



映日红荷 扇画 60cm×33cm 2025



自在 扇画 60cm×33cm 2025



黄山松风 扇画 60cm×33cm 2025



荷香十里 扇画 60cm×33cm 2025

03

八链文艺点评

中国画以“表现为主”,其基址立于“搜尽奇峰打草稿”之上。画者藉由个人体悟,融历史、文学、现实之识见,及对中国文化之深谙,以中国特有的笔墨书画语汇,展呈时代思想与审美情致,达至心源写意之境,抒怀情感、映现内心天地。

从黄建培先生这组扇画来看,黄山题材与荷花题材尤为引人关注。其黄山扇画尽显水墨写意韵味,云海松涛间暗藏文人“五岳寻仙不辞远”的襟怀(化用李白诗意)。《黄山松云》扇面以浅绛法描绘朦胧云雾,恍若渐江“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清逸气韵;黄建培先生笔下的峰峦,既是造化神工,亦为胸中块垒——云雾氤氲处藏倪瓒“聊以写胸中逸气”的隐逸情怀,虬松盘桓间见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美学追求。而《山静水闲》取法梅清渴笔,在扇骨折痕处营造出“山从人面起”的奇崛之境。

至若荷画意境,早已超越物象本身。《荷塘清音》以没骨法勾勒荷花,残荷之态似成未就,鸟儿驻足其上,露珠欲坠处暗合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律之美;枯蓬断梗间,又令人联想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境。尤妙者,将“荷”与“和”的谐音双关融入构图:蜻蜓点水之姿,应和杨万里《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童趣;金鱼摆尾之态,呼应汉乐府《江南》里“鱼戏莲叶间”的古朴意趣。佛家谓“一花一世界”,黄建培先生荷画恰如《华严经》“于一尘中尘数佛”的微言大义,在扇面上营造“本来无一物”的禅境。

昔人南朝齐张融云:“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黄建培先生的扇画艺术,正是传统文人画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当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凝视穿越千年的团扇纨扇,或在展厅把玩这些盈尺丹青时,仿佛能听见赵孟頫“书画本来同”的古训,在21世纪的纸本绢帛上铮然回响。这或许正是中国艺术“苟日新,日日新”的真谛——于方寸扇面间窥见天地万象,在笔墨流转中印证古今传承。

——2025年5月8日凌晨写于福建泉州古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