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旅游,烤包子是当地最常见的小吃美食,它的出镜率几乎和烤馕一致,但让人比较纳闷的是,很多时候,内陆和沿海城市的菜场门口或者各种美食街都能看到烤馕的身影,但这种烤包子却极少出现。个人猜测除了食材方面有要求外,跟它的制作方法也有点关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得“新鲜吃”。
刚出炉的烤包子自带一股淡淡的焦香,趁它还烫手的时候咬开一个小缺口,立刻就有热气喷薄而出,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候闻不出一点羊肉的那种臊味儿。我的摩旅路线主要是从新疆叶城到喀什,从喀什到塔县,再从独库公路到乌鲁木齐,一路上且行且吃,烤包子算是最方便也最实惠的美食,因为偶尔会路过偏远乡镇或知名景区,所以它的价格也常有起伏,差不多大小,最便宜的地方1块钱一个,最贵的地方3块钱一个,经我实测,味道其实大同小异,但价格最低的确实肉馅会少点儿。
一般热闹点的乡镇或者城区,1.5元是烤包子的正常价格。那天上午我从喀什出发去寻觅传说中的“莫尔寺遗址”,就在017乡道路边随缘记录了路边小店正在分工作业,制作烤包子的过程。因为已经过了早饭时间,所以凑上去拍照前先声明了“不买,只拍拍”,好在无论老少,对我的态度都相当和善,交流几句后就笑意盎然地继续忙着手上的动作。
烤包子的维语叫“萨木萨”,即薄皮包子(维语叫“Gox garda”),是新疆人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正常情况下,做烤包子必须得用新鲜羊肉,最好选择肥瘦均匀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适宜做馅,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
只见两人手法娴熟,很快就在桌上码出了近百个生包子。恰好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一批刚刚新鲜出炉,就也打包了三个,打算在路上当干粮(结果后来又路遇美食街,吃抓饭羊蹄去了,这几个包子就成了夜宵,但是变冷后确实不太好吃,造成只吃馅的浪费,阿弥陀佛)。
由于后来我吃的多,见得也就多了,从波密附近的某位热情老板口中得知,现在市场上的烤包子很多都是用普通羊肉做的,但因为过程中会加入切碎的羊尾油,外地人就很难分辨和吃出好坏来了(当时他还得意洋洋的自称是秘诀哦)。对此我倒很能表示理解,正所谓无商不奸,千方百计节约成本是他们的天性,往好的方面想,至少用的还是羊身上的玩意儿,而不是黑科技啊,唉,在如今这市场环境,真还算有点良心喽,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