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红学专家评说道,没有江宁织造府,就没有曹雪芹,也就不会有《红楼梦》。尽管《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北京创作的,然而早年他在南京江宁织造府的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里不仅是曹雪芹的诞生之地,也是他成长的地方,在人生最为重要的童年少年时期,他在江宁织造府过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随着江宁织造府遭遇没落,获罪被抄,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因此潦倒贫困,最终写出了伟大的作品《红楼梦》。这段渊源也成了编剧罗周创作《织造府》的灵感。《织造府》是南京市越剧团“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由“曹禺戏剧奖”得主罗周编剧,“梅花奖”导演翁国生执导,“梅花奖”“白玉兰奖”双料得主李晓旭领衔主演。

4月21日,越剧《织造府》首次晋京亮相,机会难得,北京青年报“青睐”组织会员观看排练和演出,活动预告刚一发出,30张票即被“秒抢”,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活动当天,北京细雨纷飞,但“青睐”会员们如约而至,齐聚保利剧院。下午,他们观看了演员的排练,这无疑是一次新奇而有趣的经历,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太好听了!”“还没看过瘾!”晚间,《织造府》大幕正式拉开,“春夏秋冬”四季上演,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沉浸于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世界。待剧目落幕,步出剧院时,吴侬软语的娇韵犹在耳畔回旋,如梦如幻的场景仍在眼前流转。“青睐”会员们沉浸在曹雪芹笔下那细腻而深邃的红楼梦境中,带着对《织造府》的喜爱与对文学经典的敬意,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以“曹雪芹入书《红楼梦》”切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承办的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系列活动于4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举办。通过六大剧目展演,进行跨越时空的戏剧对话。

作为展演剧目之一,诗韵越剧《织造府》于4月2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织造府》首次晋京亮相,同时是国家艺术基金公益场次,惠及千余名市民、学生及文艺爱好者。

《织造府》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为核心,讲述其重返江宁织造府后“魂穿”书中世界,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角色展开虚实对话,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未竟之谜。全剧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篇章,串联起曹雪芹与书中人物的情感交织,最终以“八十回足矣”的慨叹收束,呈现空灵写意的红楼幻境,通过精巧的剧本结构和诗化叙事将南京的历史文脉与文学经典熔铸为一炉,展现了越剧艺术的文学高度。

《织造府》编剧罗周现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主要上演作品有昆剧《春江花月夜》《当年梅郎》《世说新语》《瞿秋白》,越剧《乌衣巷》《凤凰台》等,作品三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并获国家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红迷”们都遗憾为何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在罗周看来,曹雪芹没完稿,这无关生计,也无关寿算。“《织造府》里,藏着我的读解,更重要的,是我想借这部作品,与大家聊聊《红楼梦》的最高价值:悲悯之心、盛衰之叹、至诚之情。”

罗周认为《红楼梦》便是曹雪芹。“书里每一个人物、每一次笑嗔、每一回花开、每一缕茶香,都是他。他不只是一个个体生命,更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在我心中,《红楼梦》是怎样的,曹雪芹便是怎样的。”

《织造府》以“曹雪芹入书《红楼梦》”切入,从江宁织造府这样一个南京著名人文景点,同时也是《红楼梦》的起源地来重新解读: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后来又为什么不写《红楼梦》了?罗周表示,《织造府》的创意可用八个字概括——曹雪芹魂穿《红楼梦》,“著书人进到自己的小说世界,也是步入了他最真纯的内心,见着书中人,更遇见他自己。卷动情感惊涛,踏破红尘萧索,以残缺完成了圆满。”


是你从未看到过的红楼故事

罗周表示,《织造府》虽然故事仍与红楼梦有关,但却是观众未看过的红楼故事:从来没有见到过林黛玉是这样的死,死得如此之甜美幸福,如此之心满意足;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薛宝钗,曹雪芹以他的悲悯之心给了薛宝钗三问,让薛宝钗醍醐灌顶;虽然大家都知道贾母洞察世事,但没有看过一个和曹雪芹唱着《好了歌》的贾母;也不会看过主演李晓旭用毕派小生的男腔来唱《葬花吟》。“你会在《织造府》里看到无数和你心灵产生勾连的记忆,但它们又是全新的,超越了你的认知和惯常思维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我们将在《织造府》里看到勾连心灵的充盈记忆,既陌生,又熟稔,仿佛是与《红楼梦》的第一次相逢,又是第无数次的相遇。”


看排练大喊过瘾

舞美设计呈现时空变换

“青睐”会员观看排练时,正好赶上排练宝玉挨打后躺着叫疼的一场。演员们虽然并未上妆,都是穿着常服排练,但是她们的身段动作却依然充满美感,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的韵律感。而演员们一开腔,大家更是悄声议论,“太好听了。”

导演翁国生坐在台下,不时提醒着台上的演员注意走位、灯光、舞台等细节问题,又看了栊翠庵品茶、宝钗扑蝶等几个片段后,会员们悄无声息地从座椅上起身,脚步轻得生怕惊扰了这些“红楼人”。出来之后众口一词地感慨,“没看够啊,太过瘾了,真是太享受了。”

这场彩排迅速燃起了大家对越剧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起南京市越剧团的相关人士,为什么演越剧的几乎都是女演员?这些优秀的年轻演员多大?她们唱腔的特点是什么?等等。相关人士除了答疑解惑,更是向大家“揭秘”了不少《织造府》的细节,为晚上的观剧做了很好的导赏。

据介绍,《织造府》需要在突破镜框式戏曲舞台的崭新舞美结构上呈现出多维的时空变换。因此,翁国生要求舞台展现的演剧样式,必须想方设法处理成多时空、多层次的流畅性、灵幻型、写意诗韵状的舞台结构,以完成剧本所交代的多处戏中场景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的瞬间切换和叠加。

在舞台呈现上,舞美团队设计制作了两道巨幅无缝纱投影画幕和一道巨幅横轴投影底幕,运用高科技的动态多媒体投影机,用充满人文意蕴的动态投影来构建曹雪芹穿越书中的奇妙妍丽的虚幻景观。同时,演员的表演也要结合着舞美景观的多元变化,逐渐将落魄、孤寂的中年曹雪芹通过“梦入红楼”,瞬间转变成少年时期的曹雪芹以及书中青春、真诚、善良、阳光的贾宝玉。

剧目突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在乐池上方架起品字形延伸舞台,大写意的舞美构建起多维时空变换:春葬花、夏品茗、秋夜宴、冬泪尽,虚实场景随剧情流转。


舞台坡度的倾斜

给演员表演上难度

为了表现剧中那种奇幻的空间以及配合地面的多媒体投影,《织造府》的舞台有一定坡度的倾斜。别看这个貌似不大的倾斜,却给演员表演上了难度。

《织造府》中,李晓旭扮演曹雪芹,以及穿越到《红楼梦》书中后拥有贾宝玉肉身的曹雪芹。李晓旭是南京市越剧团一级演员,工小生,现任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曾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29、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江苏省文华表演奖等。

有“青睐”会员注意到李晓旭穿着高靴,这双三寸半的高靴,让她在倾斜的舞台上去完成一些动作的难度陡增。比如,演至金钏投井之后,贾政让家丁棒打贾宝玉的这场戏,在棒打的过程中翁导为李晓旭设计了复杂的蹉步、颠步、曲步,四下躲避棍棒的击打,当最后棍棒狠狠打在她身上时,翁导要求李晓旭必须在斜坡舞台上完成一个被棍棒交错架住的“硬僵尸”。在越剧表演中,“摔僵尸”是一种戏曲毯子功软筋斗表演程式,属于摔打功夫。“硬僵尸”是演员突然笔直地向后倒下,倒地时须闭气、梗头,以肩背着地,避免震伤头部。

而在最后一场曹雪芹和十二金钗心灵对话的戏中,导演设计了曹雪芹在洁白的茫茫雪原中追寻心中的十二金钗。李晓旭必须在这个倾斜的舞台上连续飞跑三圈快速圆场,随后在纷飞的雪花中飞速旋转骤然跪倒在雪地中,这当中,李晓旭还必须不断伴随着挥甩斗篷的戏曲身段和左右交错的圆场撇步来宣泄内心的复杂心境,展现了高难度表演功力。


金陵十二钗演员平均年龄十八岁

满台朝气蓬勃

在剧中扮演金陵十二钗的南京市越剧团新秀,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她们直接与每一场的场景转换、灯光变幻、情绪渲染、音乐交接和景物迁移浑然一体地融合在一起,绚丽地营造出一种飘逸唯美、似梦似幻的书中红楼意境。翁国生导演说,“年轻演员进入剧组是好事情,不过这次最累的、最痛苦的排练也在她们身上。”

除了主演,李晓旭还担任该剧的制作人,她将排练《织造府》的过程比喻成织一幅云锦,剧组所有成员在大花楼织机上通力合作,一针一线绣成云霞灿烂。“等到它真正跟观众见面的时候,我觉得它每一针每一线的气息观众都能感受到。”

而这些新生代演员也不负众望,她们以青春气息为经典文学形象注入活力,被观众赞“满台朝气蓬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供图/南京市越剧团

现场照片摄影/王耀平

编辑/王勉



微信号|bqttfk

微信号|bqyip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