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突发交火,导弹互怼
当地时间7日凌晨,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向当地媒体表示,印度当天凌晨向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以及巴控克什米尔共六处地点发射导弹,已导致多人伤亡。巴基斯坦随后发动反击,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并在袭击发生后宣布关闭全国空域48小时,全国范围内所有航班已被立即取消。
上周的文章“狼来了还是真较量?印巴大战24小时倒计时,局势瞬息万变”里提到,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4月30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印度计划在未来24至36小时内以毫无根据的指控为借口对巴采取军事行动。这下预告成真,虽然实际时间上晚了几天。
印巴冲突背后:神秘力量介入
但你以为这只是单纯的领土争端?大错特错!这场冲突有神秘力量悄然介入--远在千万里之外的美俄两国,而中国,正被卷入一场精心策划的 “代理人战争”!
美国副总统万斯 4 月访问印度,在此之后的4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袭,印度把锅甩给巴基斯坦,这两件事不是巧合那么简单。万斯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副总统,在关税战后主动访问印度,表面谈合作,实则给莫迪递 “投名状”—— 只要打印巴战争,美国就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美国想达到什么效果?是想看到中国在 “一带一路” 被切断;想看中国周边动荡时的反应;甚至试图引导资本回流美国。
莫迪在寻求美国支持后,又开始寻求俄罗斯的支持。就在印度导弹袭击前两天,也就是5月5日,莫迪与普京刚通过电话,强调了俄印关系特别优先合作的战略性质,俄罗斯表示支持印度“反恐”,而且普京接受了莫迪对于其访问印度的邀请。这其实基本算是明确表态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采取军事行动了。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这通电话,更加坚定了莫迪开火的决心,在正常情况下印巴打不起来,双方动武对自身和周边的影响太大,巴基斯坦没那么想打,因为中国也不想打。但是印度一贯让人无法理解,得到了美俄的支持后就更不用说了。
美国支持印度好理解。那么,俄罗斯为啥也支持印度呢?其实也好理解,主要有三点。
一是转移危机,用南亚分散国际注意力
俄罗斯本来是可以快速推动俄乌战争进程的,但是俄乌战争进行到现在,已经3年了,战争陷入僵局,俄罗斯急需将国际焦点从东欧引开。印巴冲突的爆发恰好提供了 “烟雾弹”—— 全球媒体的目光从乌克兰转向克什米尔,俄罗斯的压力得以缓解。此外,俄罗斯还能通过向印度出售武器,激活战时经济,弥补因俄乌战争导致的军费缺口。
二是战略试探,与美国形成默契试压中国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与美国在印巴冲突中存在 “隐性合作”—— 美国通过支持印度转移中国注意力,俄罗斯则通过军售和外交支持印度,间接配合美国的战略目标。这种默契背后,是美俄试图通过制造中国周边动荡,迫使中国在关税战、科技竞争等领域让步。俄罗斯虽与中国保持 “全面战略协作”,但也希望在中美博弈中渔翁得利。若印巴冲突牵制中国精力,俄罗斯可在中亚、能源等领域扩大影响力,甚至与美国达成某种 “利益交换”。
三是模糊调停,维持自身战略灵活
尽管俄罗斯偏向印度,但并未完全与巴基斯坦决裂。同时普京前两天的表态已经表达了,中俄的关系不会变。避免彻底得罪巴基斯坦,同时维护与中国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中俄在某些地方必然完全一致。
总结
国家关系里,只有利益至上,实力才是硬道理。面对印巴冲突,中国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化危机为机遇。首先冲突地点隔着青藏高原,对中国核心区域影响小,反而能借机展现中国实力。美俄在南亚消耗,中国也可借机加速推进 “一带一路”,甚至在中东、中亚扩大影响力。
70 年恩怨何时了?印巴这对 “宿敌”,说白了就是在争三件事:克什米尔的地、印度河的水、还有谁当南亚老大。但问题是,真闹到鱼死网破,谁也讨不了好。印度不计后果的军事冒进,说不定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