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胡奇才因公事路过武汉,当时王树声担任湖北军区司令员。胡奇才是四方面军出身的猛将,参加红军的时候,分在了第一师第一团一连,当时一团的团长正是王树声。从这一点来说,王树声算是他的老首长了。因此这次路过武汉时,胡奇才特意拜访了王树声。谈话期间,说起了一件旧事,王树声过意不去,对胡奇才道了歉,说:“当时打了你两耳光,有点野蛮,很对不起。”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1935年的6月份说起。当时中央红军经过艰苦长征,在懋功和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此时的敌情依然很严重,除了川军之外,还有胡宗南率领的中央军。当时胡奇才在红4军11师33团当政委,团长是张昌厚。之前为了迎接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嘉陵江战役,王宏坤的第4军在千佛山阻击敌人,仗打得很苦。

懋功会师之后,第4军的掩护任务就完成了,王宏坤前往茂州向副总指挥王树声汇报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33团也跟随来到了茂州附近。当天傍晚的时候,王宏坤从茂州打来电话,给33团布置任务。团长张昌厚恰好有事不在,政委胡奇才就接了电话。电话中王宏坤命令33团从雁门关过铁索桥后和主力会合。当时附近有两个雁门关,音同字不同。



沿河往上走是茂州雁门关,顺河向下走是汶川的燕门关。王宏坤在电话中没有说33团是沿河往上走还是顺河向下走,胡奇才对这一带的地形不熟,手中也没有军用地图。为了不贻误战机,他决定打电话给王宏坤确认一下,不料电话线已经被电话兵收起来了。此时团长张昌厚已经回来了,胡奇才和他商量了好一会,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决定部队先出发,到茂州后停下来,问清楚了再走。

当时四方面军行军有规定,团长带部队走在前面,政委断后,因此胡奇才就跟在部队后面出发了。结果33团走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依然没有看见铁索桥。胡奇才意识到不对劲,急忙命令部队停下下,找了个老乡一问,才知道走错路了,前面马上就是汶川的燕门关了。张昌厚得知走错路后也十分着急,此时附近恰巧有一支兄弟部队正在用电话向位于茂州的总指挥部汇报情况。



张昌厚和胡奇才立马走了过去,用对方的电话向王树声汇报了部队的情况。得知33团走错路后,王树声很生气,在电话里怒斥张昌厚,并说要杀他的头。由于王宏坤布置任务的时候是胡奇才接的电话,他认为自己当时没有问明白才导致部队走错了路,因此主动把责任揽了过来,称这件事和团长无关,要杀头就杀自己的。王树声余怒未消,又斥责了胡奇才一顿,让他和张昌厚立即把部队带回茂州。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国民党的飞机开始出动,为了防空,部队走走停停,直到天黑才进入茂州。安顿好部队后,胡奇才和张昌厚立即前往总指挥部向王树声报告。胡奇才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一进门,我打过敬礼,说:“33团已奉命到达茂州……”没等我把话说完,王树声便跳起来狠狠打了我两个耳光,朝身边警卫员怒喝“卸下他的枪,送交通队关起来!”



自参军以来,胡奇才还没有受过这样严厉的处分,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因此心中十分苦闷。关键时刻,时任11师师长的陈锡联站了出来,帮了胡奇才一把。他亲自向王树声求情,说胡奇才走错路是有责任,但情有可原,而且他才21岁,打仗又一向勇敢,是一个好苗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有大用。最后陈锡联恳请王树声让胡奇才重回11师,自己帮助他改正缺点。



此时胡奇才已经被关了好几天,王树声的气也消了,就同意了陈锡联的请求。回到11师后,陈锡联多次和胡奇才谈心,给了他许多鼓励,要他放下包袱,重整旗鼓,好好工作。对于陈锡联的帮助,胡奇才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像对待小弟弟那样关心我、爱护我、安慰我,听着他感人肺腑的话语,看着他诚心诚意的一举一动,我十分感动,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在陈锡联的帮助下,胡奇才很快就从苦闷中走了出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表现更加勇敢,多次立功,仅仅半年后就升任师政委。当初向王树声求情的时候,陈锡联就断言胡奇才将来必有大用,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十几年后,塔山阻击战打响,胡奇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挡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力保阵地不失,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胡奇才因公事路过武汉,当时王树声是湖北军区司令员,胡奇才特意拜访了老领导。回忆起红军时期的战斗岁月,二人都颇有感慨,王树声还特意为当年的事情道了歉,对胡奇才说:“当年打了你两耳光,有点野蛮,很对不起。”王树声在红军时期有过很大的贡献,胡奇才对他一直很尊重,此时见老领导给自己道歉,急忙起身,说自己当年确实走错了路,受处分是应该的。话说开了,也就没有心结了。5年后大授衔开始,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胡奇才成了中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