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本周也是《上海市红十字条例》颁布后的第3个“红十字博爱周”。近日,区红十字会在城桥镇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持证应急救护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方式,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在活动中,区红十字会的老师围绕心肺复苏术、创伤包扎等常见实用急救技能进行深度讲解,并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急救“黄金4分钟”的关键意义。“大家一定要保证手臂垂直,按压深度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等关键要点,确保急救操作规范性。”培训现场,老师一边生动演示从判断现场安全到实施急救措施的完整流程,一边指导学员规范动作要领。
实操训练环节,参学人员分组进行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技能操练。区红十字事务中心主任顾琴介绍,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针对非专业人员设计的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被称作“救命神器”,当有人突发心脏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有效利用AED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对其实施抢救,可有效保障其生命健康安全。
截至目前,区红十字会在全区公共场所配备了35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范围覆盖车站码头、体育场馆、旅游景区、乡镇(办事处)、社区、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AED设备配置之后,我们深入35个配置单位,开展了救护员培训,为AED设备的普及使用提供保障。”顾琴说。
全区35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分布明细
接下来,区红十字会将持续面向各类群体普及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技能,让更多人成为身边的“应急救护员”。
记者:汤茵旒
编辑:顾佳丽
责编:李琳、顾佳丽
给我点赞和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