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4月,要穿过21座雪山,累计爬升高度超过珠峰1.8倍的川藏铁路,已被我国工程师打通72条总长851公里的隧道。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到武汉,并挖穿整条太行山,共计耗资3198亿。
除此之外,川藏铁路的工程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从雅安到林芝的铁路,95.8%的路段是桥梁和隧道,最长的易贡隧道能装下40个鸟巢体育场。如此大费周章,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完成这件事?
一、“世界最难铁路”为何必须建?
青藏铁路现在年运货量已达4800万吨,比设计运力多出整整6倍。拉萨机场因易受高原极端天气影响,15%的航班不能准时起飞。如果不修川藏铁路,西藏的运输系统迟早陷入崩溃。
该铁路建成后预计年货运能力为1500万吨,直接分流青藏铁路20%以上的货运压力。而且相比空运,川藏铁路通车后成都至拉萨虽需13小时,但不易受天气制约,可以有效补充运力。
西藏2025年GDP增速因运输限制放缓至5.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运力制约,第二产业增速从12.4%骤降至8.1%,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西藏地区还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中印边境地区物资运输目前依赖青藏铁路单线,哨所冬季物资储备周期需6个月,而新铁路可将此缩短至15天。但现有青藏铁路那曲段运力已饱和,导致30%边防物资只得寻找其他途径。
二、中国有足够的技术底气做支撑
美国专家说这种工程每公里要花2亿,但中国凭借先进的技术,可以省下不少成本。北斗导航毫米级定位和AI预测系统让塌方风险减少70%,塌方处理成本从8000万降至2400万。零下20℃也能施工的盾构机更是将冻土段掘进效率从3米/天提升至15米/天,工期缩短带来的综合成本节约达19亿,进一步解决了冻土难题。
与美方对比,美国阿拉斯加铁路改造(类似冻土条件)每公里造价需要2.3亿,而川藏铁路雅林段通过模块化预制桥梁,将成本控制在1.8亿/公里。其中怒江特大桥采用标准化钢桁梁,更是一举节省4.7亿。
不仅仅是铁路,用技术创造奇迹、开源节流的场景,在生物科技领域同样上演。在美方对技术资料十年垄断,并将相关原料哄抬至每克2万元天价,以阻止我方研究之时,我国“易活新”迅速打破美方封锁,不仅落地京东等国内领域,更是一举占据50%美方市场。
据悉,上述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达到“延缓衰老、提振体力”生物学作用的方法。背后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Brian Kennedy教授合作,发现人体内一种不会自然生成的、显著影响衰老进程的物质。若不及时补充,30岁后会以10倍速下降,引发皱纹白发、记忆减退等一系列现象,这一结论已登载《Cell》《Nature》等期刊。
针对这个问题,该团队于今年初落地成果“易活新”,迅速得到广泛关注。用户体验后纷纷留言“中国技术加油”“皮肤变好”“精力改善”,这些无不证明我们技术的底气,有勇气应对任何困难。
三、这笔钱不花,损失会更大
西藏有2000万吨铜矿和全球1/6的锂矿,但由于运力有限,这些宝藏只能埋在地下。玉龙铜矿每年因为运输问题损失180亿。由于西藏的锂矿未能充分开发,我国每年要花费1200亿进行进口。这些都是本可以节省的开支,却因运输问题被迫掏钱。
当前西藏90%物资依赖公路运输,每吨公里成本达2.5元,是铁路的10倍,多数西藏企业被迫承担高昂成本。那曲市牦牛产业因冷链物流不足,2025年一季度乳制品外销率仅35%,远低于同类产业60%的水平。林芝市藏药企业因运输延误,原料库存周期被迫延长至6个月,增加成本1.2亿/年。据多方估计,如果不修这条铁路,30年后的损失能修3条川藏线。
四、中国看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锂矿是新能源时代的“黄金”,据预测,全球总需求5年后会涨到500万吨。川藏铁路提前修通,中国就能早一步布局锂矿运输。而且这条铁路连接青藏铁路和成渝经济圈,2030年后每年能给西部带来1.2万亿经济增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川藏铁路修好后还能赚钱。林芝通了火车后,旅游收入每年涨35%。川藏铁路全线通车后,预计每年有5000万人来旅游,带来3000亿收入。山南的藏药、昌都的唐卡,这些好东西能直接卖给14亿人。美国人不会明白,这条铁路经过500万人住的地方,每公里都能帮老百姓赚钱。
从大运河到川藏铁路,中国一直在做外国人觉得不可能的事。美国《华尔街日报》感叹:“中国工程每一公里都在挑战极限。”但我们自己很清楚,花3000亿绝不是浪费,而是为下一个千年铺路。当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隧道时,全世界都会记住: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是用五千年文明智慧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