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西域,见疏勒 “有市列,货物如山,人员嘈杂,车水马龙”;1271年,马可·波罗从意大利远赴东方,行至喀什噶尔,记下“他们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国中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1900年,斯坦因的探险队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喀什,又从此出发深入沙漠,发现了尼雅遗址……

两千多年来,贯穿亚欧的商路交汇于喀什噶尔,东西方的商客在此交换着马匹、丝绸、香料、手艺、语言、信仰……无论政权更迭、宗教变迁,这座西域国际大都会始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美玉集中之地”。不同族群的人来来往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喀什。



喀什老城的西城。

如今的喀什依然拥有新疆最迷人的老城之一,亦是我眼中了解和理解新疆的首选目的地。巴扎里的货物让人眼花缭乱,无花果树掩映着维吾尔民居阴凉的院落,老茶馆里人们敲着手鼓跳着舞,错综复杂的街巷里仿佛仍回荡着永不停歇的驼铃声。


老城无疑是喀什的精华,迷宫般的街巷逛上三五天也不嫌无聊。哪怕是最热门的旅游旺季,当主街上水泄不通,拐进某个无名的窄巷,便立刻能拥有一片宁静天地。

老城建于吐曼河中游的台地上,如今被道路分割成四块,从西到东分别是徕宁城遗址、西城、东城、高台民居,现在旅行者游览的是后三者。



喀什老城的东城。


这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位于整个喀什老城的中心,也是喀什地区少数开放参观的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始建于15世纪中期,后几经扩建,现已成为全新疆穆斯林的聚礼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来到新疆的欧洲探险家很多都用照片记录下了这座清真寺及其周边的景象。“艾提尕尔”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节日的礼拜场所”,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时人们从全疆各地涌来礼拜,在广场上通宵达旦地狂欢。



艾提尕尔清真寺的木柱、藻井。

清真寺显眼的黄色门楼足有17米高,装饰有精美的雕花,两侧各有18米高的宣礼塔。穿过门楼后,便是开阔静谧的庭院,南北边各有一排教经堂,供阿訇讲经之用。

礼拜堂位于西侧的高台上,分内殿和外殿,铺有地毯,参观时需脱鞋。158根绿色的雕花木柱撑起长廊方格状的屋顶,留意屋顶中央的木雕彩绘藻井,非常精美。主殿侧墙上挂着的波斯地毯是1989年时任伊朗总统哈梅内伊来此做礼拜时赠送的。

注意,每天的礼拜时间,清真寺不开放参观。



艾提尕尔清真寺的门楼、窗。


打开地图看看,喀什市中心呈半圆形的区域,即是喀什老城的西城与东城。解放北路将它一分为二,也让两侧具有了些许不同的气质。老城的主街还保留着维吾尔语旧名,每条街都是一个巴扎(来源于为波斯语“bāzār”,“集市”之意),无愧于喀什作为古丝路商贸中心之名。

西城的人流稍少一些,南边还保留着一睹残破的古城墙。这片区域的中心是百年老茶馆,听见悠扬、欢快的音乐就能找到它。尽管针对游客的茶水价格高企,但仍一座难求。



喀什老城,茶馆中的乐师们。

你大可以考虑不远处的民间乐师古地茶馆,也是本地老人爱去的维吾尔风情老茶馆,价格(还是游客价)略低一些。乐师弹唱和即兴舞蹈的氛围不错,漂亮的阳台可以俯瞰老街。

从百年老茶馆周边延伸出去:库木代尔瓦扎路聚集了从乐器到铜器的手工艺店铺;菜巴扎路布满了油画艺术工作室;巴格其巷开着几家庭院漂亮的维吾尔民宿;艾格孜艾日克路上有多家神秘的古董店;诺尔贝希路则是觅食的好去处。



老城的西城。

从艾提尕尔广场前穿过地道,便能来到东城。这片区域的建城历史更早一些,游人也更多一些。进城便是夜市所在的欧尔达希克路;往右转到阿热亚路,接连有帽子巴扎和维药巴扎;恰萨路上保留有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经学院沙吉亚买德里斯;从坎土曼巴扎(铁匠巴扎)到艾格来克其巷的民居拥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老城东门旁则是花盆巴扎,商品都出自本地的土陶手工作坊;沿着城墙走一段将抵达纪念东汉名将的耿恭祠。




老城的东城。

除了游客热衷的打馕店、干果店、咖啡馆、文创小店,这也是一座生活气息浓郁的古城。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家门口背书、在巷子里游戏;菜店、肉店、理发店、牙医店应有尽有——留意看维汉双语的招牌,“机翻”往往带来出乎意料的幽默与诗意。

漫步时不仅要沿着主街走,更要往那些窄巷里钻钻看,哪怕迷路也不要紧,四通八达的街巷总会给你惊喜。越往深处去,越能触达维吾尔日常生活的肌理。

高台民居。


从东城的城墙上,便能望见这片建于40多米高土台上的维吾尔民居群。在多年封闭式加固和改造后,高台民居终于在2024年开放。电影《追风筝的人》曾在此取景,如今街上嬉戏的孩子仍能让人想起影片里的场景。

尽管已经整修,但高台民居的朴拙原生仍与光鲜亮丽的老城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对着东城的一片房屋修得最是整齐,能看见维吾尔民居因地制宜的巧妙建筑方式——比如,从二楼跨街过巷的“过街楼”,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以及将楼房盖在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



高台民居的土陶店。

主街随地势蜿蜒深入,沿街有几间维吾尔手工艺作坊。高台民居以土陶著称,制陶的原材料即取材于所在的土台本身。路过土陶非遗传承人工坊时,不妨进去看看,也可以亲手尝试土陶制作。

主街走到头,你面前便是一片残垣断壁了。如今高台民居仍有大半处于废弃状态,废墟中建有观景台,可以登上去俯瞰四周的建筑遗存,房屋之间犬牙交错,破损的屋顶几乎连成一片,显出时间的沧桑。

高台民居废弃的房屋。


巴扎是新疆生活的缩影。老城以东的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以前是喀什最大的巴扎,但于2022年初搬迁到华凌市场后,现代建筑与远距离让它丢失了些许风味与人流。曾经人头攒动的五千多个摊位大部分随市场搬迁,有些则选择进老城开店。

好在喀什从来不缺少巴扎,如果老城里一条条街巷还让你意犹未尽,那么以下两个巴扎值得特地去逛逛。



喀什的牛羊巴扎。


你能够想象一个动物比人类还多的集市吗?来喀什市区以北的荒地乡看看吧。

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每逢周日,各乡的人带着自家的羊、牛甚至骆驼涌向这里,如同一场动物狂欢节。维吾尔牧民骄傲地展示着自家牛羊,不妨跟热情的卖家聊聊怎么挑选优良品种。

肥美有弹性的羊屁股除了吸引眼球,也会吸引你的手。很多游客都会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把,当地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牛羊巴扎。

拍羊屁股之余,记得留心买卖的交易方式——仍有不少老牧民采用古老的“袖子里的交易”:双方握手,用手指报出各自的价格,整个过程无声但充满智趣。

巴扎外围有许多餐饮店,入口处的烤包子个头巨大,烤肉店门口挂着现切的羊排,热了渴了还有甜美的瓜果。

牛羊交易会持续一整天,最热闹的时段是12:30~15:00。做好心理准备,巴扎会相当拥挤,牛马与摄影者挤作一团,羊毛与尘土齐飞扬。




牛羊巴扎。


去喀什做条裙子吧。一两百块钱就能拥有量体裁衣、独一无二的艾德莱斯花纹服饰,怎么不算一种私家高定呢?

虽然名为扎帕尔库其农产品综合市场,但这处位于喀什东郊的市场其实主要是卖布料的,你会在前往香妃园的路上经过它。

“艾德莱斯”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扎染的丝织品,发源于有千年丝织业历史的和田绿洲,维吾尔族女性常用它来制作衣服。


布料市场的布匹店。

真正的艾德莱斯绸由蚕丝织成、植物染色,色彩艳丽、光泽莹润、质感轻盈柔软,但也异常娇贵。因此维吾尔人通常只在出席宴会等正式场合穿着。日常着装大多只是印有艾德莱斯花纹,布料本身是棉麻、尼龙、涤纶等材质。

走进扎帕尔库其市场,你很快就会被鲜艳缤纷的布料淹没。不同形制、色彩的艾德莱斯花纹布料整齐地排列,如同一片斑斓海洋。每家店的产品各有不同,价格一般在5-40元/米左右,记得货比三家。做条连衣裙大概需要1.5-2米布料,可以请店老板帮你计算。



布料市场中各种花样的布匹。

市场入口处的二楼商铺都是裁缝店,买好布料之后可以立刻拿去请裁缝量体裁衣。大多数裁缝的汉语不甚流利,不过手机里有很多受维吾尔女性欢迎的款式可选,你也可以带上喜欢的款式图片让裁缝照图打版、制作。边角布料还可以请裁缝做成小包、发圈。

做衣服的周期在1-3天不等,旅游旺季时手艺好的裁缝可能需要排更长的时间,尽量早点定制。


作者黎瑾在布料市场定制的裙子。


“麻扎”是阿拉伯文“mazār”的音译,原意为“晋谒之处”“陵墓”,是先哲及显贵之坟墓或纪念冢的通称。作为繁荣多年的丝路古城,喀什拥有多处麻扎,其中一些已开发为景点。


香妃墓园内。


即著名的“香妃墓”。它位于喀什东郊的香妃园景区内,称得上是整个喀什地区最知名、最漂亮的麻扎。

跟随景区的维吾尔导游姑娘看上几场歌舞与民俗表演后,就会走到这座恢宏的建筑前。它拥有全新疆麻扎中最大的穹顶,直径达17米;外墙四壁皆贴有绿、黄、蓝各色琉璃砖,不少是初建时留下的,花砖有着不同的纹样,非常美丽上镜。

香妃墓园内的清真寺外壁上绚丽的花纹。

主墓室里安葬了阿帕克霍加家族的5 代人。“霍加”也译作“和卓”,意为“圣裔”,原指有穆罕默德血脉的后裔,实际用于南亚、中亚伊斯兰教派领袖的尊号。阿帕克霍加是17世纪伊斯兰教苏菲主义白山派的首领,香妃是他的重侄孙女。

尽管香妃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但香妃并不真的葬在这里,墓室里只有她的衣冠冢,导游姑娘会指给你看。香妃真正的陵墓在河北清东陵。

从麻扎再往景区深处走,有讲经堂、加满清真寺、高低礼拜寺,都是古朴、优美的真正古迹。请一定要抬起头,仔细欣赏精美繁复的木柱头雕刻和彩绘的藻井。




香妃墓园内的清真寺的木雕工艺。


在喀什老城漫步时,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几乎每个街巷口的墙面都印有维汉双语的诗句,比如:“生命好比清风,一闪即逝,有谁能抓住它,不让它飞散?”

这些诗句摘自《福乐智慧》,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他是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的一位维吾尔诗人、思想家,在50岁左右于喀什创作了这部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意为赋予人幸福的知识,用回鹘文写成,长达13288行,内容包含历史、政治、社会、教育、哲学、地理、数学、天文、医学等。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外部

诗人写作时正值喀喇汗王朝分裂、法度崩坏,因此《福乐智慧》蕴藏的知识与理想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指南。长诗被世界各国翻译成多种文字,被推崇程度甚至影响了整个中亚文化。

诗人墓位于喀什市中心、喀什老城以南,已重修过。门楼、尖塔、拱顶、回廊都修得宏伟、肃穆。绿色与黄色的木制栅格门窗与铺满建筑的蓝色花砖搭配得格外优雅,具有强烈的维吾尔特色。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的走廊、穹顶

如果对维吾尔文化、建筑感兴趣,这座陵墓值得拜访。而且它相对小众,比游客众多的香妃墓更适合仔细欣赏。墓室结构和香妃墓如出一辙,但小且朴素,墙上挂有不少摘录自《福乐智慧》的诗句。

喀什行 Tips

行前准备

证件与边防证。

身份证需随身携带,部分景区(如香妃园)可能查验。

帕米尔高原需办理边防证,可在户籍地公安局或喀什行政服务中心免费办理(建议提前3天申请,携带身份证及1寸照片)。若时间紧张,可通过旅行社代办(约50元/人)。

跨境旅行:若计划前往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需提前办理签证。

5.五月气温:喀什市区白天25℃~35℃,帕米尔高原早晚温差达15℃,需备防风冲锋衣、抓绒内胆;紫外线指数高,建议携带防晒衣、墨镜、防晒霜及遮阳帽。

6.穿搭建议:白天可穿轻薄棉麻衣物,夜晚加外套。

7.航班:喀什徕宁机场新增至成都、杭州的直飞航班,建议提前1个月预订(参考价:北京→喀什往返2500元起)。

8.市内交通:古城内建议步行或乘坐三轮车 (5-10元),巴扎区域可打车(起步价8 元)。

9.周边游:帕米尔高原包车(四驱越野日均500元),盘龙古道6月全面通车,5月可体验部分路段(需确认实时路况)。

深度体验

喀什古城:活着的千年画卷。

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周五主麻日 (12:00-14:00) 见证万人礼拜,非礼拜时间可参观绿色雕花廊柱与波斯地毯。

高台民居:探访《追风筝的人》取景地,亲手制作土陶。在废墟观景台拍摄日落时分的土坯房群。

彩虹巷与空中花园:上午10点前拍摄彩色墙面。

跟随本地居民学习“地砖导航”:六角形地砖指向主干道,横向平铺为死胡同。

牛羊巴扎(周日荒地乡):12:30-15:00 最热闹,观察牧民“袖中议价”,触摸肥美的羊臀(当地人已习惯游客拍照)。

扎帕尔库其市场(东郊):挑选艾德莱斯绸 (5-40元 / 米),边角料可制作手机袋或头巾,绣上维吾尔纹样(手工费50元起)。

8.麻扎巡礼:信仰与建筑的对话。

9.香妃园:穿汉服可免门票,参与维吾尔婚礼表演 (11:00/16:00)。

10.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背诵《福乐智慧》诗句可享门票折扣,建筑细节:绿色木制栅格门窗与蓝色花砖的对称美学。

美食地图

汗巴扎夜市:烤蛋(鸡蛋 + 孜然辣酱)、酸奶粽子(淋无花果酱)、缸子肉(搪瓷缸炖羊肉,20元/份)、艾提尕尔烤鸽子:20元/只,炭火烤至皮脆肉嫩。

躁杨树抓饭王:葡萄干抓饭配烤肉,饭粒油润,羊肉无膻味(人均30元)。

凯麦尔丁蓝鸽子:45元套餐含鸽子汤、羊蹄、馕,滋补首选。

古老冰山冰淇淋:5元/杯,牛奶味浓郁,搭配巴旦木碎。

实用锦囊:避坑与省钱秘籍

交通避坑:帕米尔高原包车建议选四驱越野,避免雨季泥泞路段。

喀什→塔县拼车150元/人。

门票优惠:香妃园穿汉服免票,玉素甫陵墓背诵《福乐智慧》诗句享8折。

退役军人凭证免部分景点门票。

高原防护:塔县海拔3000米以上,备氧气瓶 (20元/ 罐),避免剧烈运动。

7.白沙湖、卡拉库里湖门票共80元,区间车另收费,建议包车自驾。

8.错峰策略:古城开城仪式 (10:30/18:00) 仅10分钟,可跳过;艾提尕尔清真寺避开周五12:00-14:00。白沙湖建议上午10点前拍摄,避开下午风浪。

文化礼仪

尊重宗教文化,进入清真寺需脱鞋,女性戴头巾(入口可免费租借)。

2.非礼拜时间参观,保持安静,禁止触碰礼拜毯。

3.拍摄禁忌:拍摄当地人先打招呼(维吾尔语:亚克西姆),避免在巴扎交易时干扰。

4.清真寺内禁止使用三脚架,香妃园婚俗表演可拍照但不可录像。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王学硕

撰文 / 黎瑾

图片来源 / 黎瑾、视觉中国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的穹顶、头图,喀什古城空中花园)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