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美菲“肩并肩-2025”联合军事演习的最后一天。此次演习始于4月21日,约有1.4万名军人参加,其中美军9000人,菲律宾军人5000人。演习在台湾附近地区和南海争议海域举行。
演习期间,美国首次在菲律宾部署并投入使用其机动式陆基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这也是“台风”导弹系统首次在这类演习中使用。
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欧洲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首席研究员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媒采访时指出,从军事角度来看,是在演练在南海如何遏制中国舰队的新版本。
卡申表示:“其中,动用了装备岸基反舰导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的部队。这些导弹系统基于挪威反舰导弹“海军打击导弹”(NSM),可以打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海上目标。一支快速部署在菲律宾并携带此类导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据估计,应该能够迅速对抗中国舰队。美国已经在菲律宾测试了“台风”系统。该系统未来还可能用于打击海上等移动目标。总之,美国人目前正试图增加利用岸基导弹系统打击海上目标的手段的多样性。随着无人机的使用日益增多,这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此次演习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陆海演习、高层指挥和参谋演习以及作战情况虚拟模拟相结合。这种综合手段可以实现陆地、海上、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的同步作战。
卡申专家接着说:“这在‘肩并肩-2025’演习中还是第一次。这符合现代美军举行大规模演习的做法。他们正在将这些联合演习的水平提升到现代美国的要求水平。这一水平明显高于菲律宾人习惯的标准。”
此次演习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以正式合作伙伴而非此前观察员的身份参与演习。演习期间,日本最上级护卫舰“能代”号(FFM 3)与美国海军“舒普”号(DDG 85)和菲律宾“黎刹”号(FF 150)一起在黄岩岛海域进行了联合巡逻。据菲律宾媒体报道,一艘中国护卫舰一直在监视他们的活动。
卡申就此评论道:“这一重要事件凸显了东京甘愿在东北亚以外履行对美国的同盟义务。这是日本承担的军事政治义务不断扩大趋势的又一表现。”
卡申还指出,来自欧洲国家的观察员数量明显增加,而这些国家此前对这些演习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还有来自捷克和立陶宛等国家的观察员。此次演习总共有约20个国家的观察员参加。
卡申专家指出:“尽管美欧关系有所恶化,但北约全球化进程和北约在亚太地区活动的加强一直没有停止。欧洲北约成员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尽管与特朗普存在分期,但他们并没有失去反华的兴趣。如果说曾经有人希望欧洲的对华政策会因为与美国的矛盾而发生转变的话,那么这种希望就就被大大夸大了。”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 副主任闫岩在评论美菲此次演习时指出,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
闫岩说:“中方不惹事也不怕事。一直以来中国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主张睦邻友好,维护和平与稳定,尤其是中国周边关系的稳定对于推动国家发展、保障地区安全及促进全球和平都至关重要。但是,如果美菲执意持续对华挑衅,在黄岩岛、仁爱礁、铁线礁等区域不断制造事端,试图改变现状,那么中方也必将采取必要措施。事实上中国也已经向国际社会展现出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立场,比如在2024年‘617仁爱礁事件’、2025年菲方强登铁线礁事件上都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 ”
有260多名澳大利亚军事人员(包括特种部队以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官兵)参加了“肩并肩 -2025”演习。他们演练了空中作战战术、海岸防御和安全、后勤和医疗支持、多国协调以及人道主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