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7日—17日在成都举行。成都世运会共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5个小项,无论是项目设置,还是参赛规模都将创新高,包括武术、龙舟在内的多个项目首次“进入”世运会正式比赛序列,浓浓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狩猎、采集和防御野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拳打、脚踢、跳跃、翻滚等基础攻防动作,并结合木石武器,产生了武术的雏形。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出现,推动武术器械的专业化,并催生了竞技比赛,及至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武术更加盛行。



《汉书·艺文志》收录《剑道》《手搏》等武术文献,反映当时武术已逐渐形成理论。汉代开始,武术开始逐步融入民间娱乐活动,出现剑舞、刀舞等表演形式。唐代,中国武术高度兴盛。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兴》中描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武举制度正式确立,武举分内堂智谋较量和外堂武艺展示。



宋太祖赵匡胤以武闻名,据传太祖长拳就是由他创编,而后大放异彩。1156年,南宋在临安设立武学,当朝共出现过27名武状元。及至明清,武术流派划分更细,五行拳、洪拳、咏春、蔡李佛……经过数千年发展,中国武术逐渐从实战技能演变为集健身、表演和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具有鲜明的攻防技击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武术于2009年世运会作为邀请项目首次亮相,随后2013年及2022年两度受邀参加世运会。2021年,国际武联成为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正式会员,为武术成功“入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5月,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公布2025年成都世运会比赛项目,武术成功入选。据悉,2025年成都世运会武术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分套路和散打两个分项。每个分项按照男女分别设有6个小项,共计12个小项,共有102名运动员参赛。



套路比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的长方形地毯,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运动员需使用国际武术联合会认证的比赛器械。在套路比赛中,裁判员将根据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情况来评分,各项比赛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质量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分值为3分,难度分值为2分,得分最高者获胜。



散打比赛场地为高0.8米、长8米、宽8米的擂台,台面上铺有软垫。台下四周铺有高0.3米、宽2米的保护软垫。运动员需穿国际武术联合会认证的武术散打比赛服装及护具,并分红蓝两色。在散打比赛中,红蓝双方两名选手根据体重分为不同的级别,运用武术的拳法、腿法和摔法进行对抗。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比赛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攻防技巧和犯规行为进行评判,先赢得两局的运动员获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锐凯 部分图由AI生成 部分图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 何齐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