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4:29津云
津云新闻讯:春潮涌动海河畔,津沽大地焕新颜。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河北区以“乐享北岸·嗨动津城”为主题,将华服风韵、青春活力与文化底蕴深度交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传统焕新、场景创新、文化赋能”三大路径,为游客打造了一场“传统与潮流碰撞、历史与未来对话”的文旅盛宴,成为“海河之北,又近又美”的鲜活注脚。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脉、以融合为径的发展实践,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国潮盛宴激活文化基因
“华服是行走的文化符号,戏剧是流动的历史诗篇。”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浩如是说。五一期间,河北区以“华服戏剧节”为核心,将意风区百年洋楼、名人故居与非遗技艺串联成“城市剧场”,构建起“一步一景、一景一戏”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民族路24号楼内,“咖啡与茶”剧本拼接联创游戏掀起头脑风暴。游客手持茶饮或咖啡,穿梭于意风区街巷,在自动咖啡机“线索站”领取任务,通过扫描建筑铭牌解锁剧情,在互动、游赏中进行“梁启超和他的朋友们”的历史故事趣味探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王奕文感叹:“这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用脚步丈量历史。”活动联动曹禺剧院,大学生戏剧节优秀作品团队展演《雷雨》《日出》等片段,获奖者可兑换观演门票,实现“游”与“演”的深度交融。
从音乐广场至马可波罗广场,华服妆造巡游构建了一场流动的东方美学盛宴,成为街区焦点。京津冀三地汉服社师生及华服爱好者,身着唐宋明制华服款款而行,引得游客驻足拍照。“十二花神选拔赛”中,参赛者通过仪态展示和才艺表演争夺十二花神称号,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华服文化。同时很多游客跟随“花神”巡游点位,去探访意风区建筑背后的家国故事。“华服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而是鲜活的城市语言。这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让年轻群体成为传播主体,推动国潮从‘视觉符号’升华为‘文化认同’。”北京游客陈女士感慨。
从“趣味定向赛”到“数字标记共创”,河北区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让历史资源转化为可参与的文旅产品。正如王浩所言:“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系统性设计,让文化‘破圈’生长。”
科技与潮流重构消费场景
“年轻人的偏好,就是消费升级的风向标。”河北区商务局局长张平强调。五一期间,河北区精准锚定Z世代需求,以“科技+潮流+社交”为核心,打造出“沉浸感、互动性、跨次元”的消费新生态,让年轻力量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引擎”。
意风区规划展览馆前广场,“疯狂冻物城”冰淇淋甜品派对以高饱和度色彩构筑梦幻空间,游客手持刮刮卡门票,在品尝国内外各式创意冰激淋的同时,还能解锁隐藏款甜品盲盒。而马可波罗广场旁的禾下·不定义青年快闪店,则集合了烘培、花艺、农事体验等时下青年群体热衷的美好小生活相关业态。毗邻的“咖啡马拉松”活动中,意风区内8家特色咖啡店联动推出集章打卡玩法,游客通过运动方式探索街区,集满印章可兑换限量纪念徽章。“既能喝遍意式浓缩,又能打卡百年建筑,这才是年轻人的旅行方式!”00后游客王欣怡兴奋道。
河北区以“老街区+新地标”为核心理念,通过空间重塑与业态融合,构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哏儿都”活力中心。位于意大利兵营旧址的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引入策展型零售、潮流快闪店等新消费品牌。钟书阁首次开放楼顶观景平台,并举办“镜书阁—认识你自己”公共艺术展,将书香与城市景观结合,吸引游客登高远眺,感受“书中有景,景中有书”的意境。
民族路口的“幸福照相馆”快闪店内,乐凯与像素蛋糕、拓海工作室三大国产品牌,打造复古摄影场景,游客可体验宝丽来即拍即得,参与“记忆交换计划”上传照片生成数字明信片;无人驾驶小巴串联摩天轮、意风区等地标景区景点,游览河北区美景,感受现代科技魅力,游客扫码即可收藏桥见系列数字藏品。海河沿岸的悦榕庄酒店特别推出的“悦夏寻鲜”主题和海河假日酒店的“地中海美食节”,则与附近中山美食街的津味小吃共同用美食串起河北区的“逛吃宇宙”。
这场青春风暴的背后,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生态成熟,市场力量的深度参与,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
文化铸魂滋养城市未来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创新是其生长的养分。五一期间,河北区以梁启超、曹禺、李叔同等名人资源为纽带,通过科技活化、跨界联动,让沉睡的历史“开口说话”。
河北区深挖名人文化资源,通过票务联动与沉浸式体验,让故居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参与。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和曹禺剧院深度联动,推出“一票通游”特色套票,游客参观故居,还可身着长衫登台参演《少年强》片段,“一封家书抵万金”沉浸式演艺,再现梁启超与子女的家书,展现其“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教育理念;在曹禺剧院则可以过把话剧演出的瘾,这里以《雷雨》《日出》等经典剧作为蓝本,打造15-20分钟的互动短剧,并邀请天津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刘景范来到现场,亲自指导游客进行剧本的围读,并参与沉浸式演出,实现“观演一体”的深度互动。“在先生的书房演绎他的故事,每一句台词都重若千钧。”戏剧爱好者张强动情道。
李叔同故居的《叔同之夜》沉浸式解谜夜游会,以八大展馆为舞台,游客通过AR扫描破解弘一大师的人生密码,在禅意灯光秀中感悟“悲欣交集”的艺术境界。这种“故居+IP+科技”的模式,不仅活化历史建筑,更让年轻人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名人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传播。觉悟社纪念馆则通过“寻找第二十一人”线上剧本游,将历史场景数字化还原,游客手持解谜册与NPC互动,在虚实交织中重温红色记忆。
国潮民族路市集成为游客打卡热点。在原有中式非遗手作摊位基础上,引入意式咖啡、手工皮具、创意陶艺等西式轻餐饮与潮流业态,形成“中西文化市集”的独特景观。路口矗立的“国潮”标识花墙前,游客争相拍照;每日上演的“中西乐韵对话”快闪演出中,萨克斯与古筝同台竞艺,西洋吉他曲调与华服民乐旋律交织,吸引客流如织。“既有老手艺的匠心,又有新潮玩的趣味,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市集!”00后游客尹悦感叹。
当海河夜景灯光次第点亮,河北区以文旅为笔,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共生、文化与经济共荣”的城市画卷。从华服巡游的衣香鬓影,到无人驾驶的科技脉动,从历史街区的沉浸戏剧,到区域协同的开放胸怀,这里正以包容创新的姿态,演绎着津门古韵的时代新声。
“文旅融合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民生答卷。未来河北区将聚焦‘年轻化、数字化、国际化’,持续培育夜经济、街区经济,推动文旅商体融合从‘节庆爆款’迈向‘常态精品’,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筑牢北岸基石。”河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通讯员 蒋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