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嬲”(niǎo)是何意?5月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其在天津“汝呓如意”奶茶店购买的饮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汉字“嬲”。包装特别标注该字“多数用作脏词”,令她观感极为不适。此事引发网络热议。

多个IP地址显示天津的网友认为,此字在天津话里不雅也不文明。单字出现类似于骂人的语气助词。但也有观点称,商家的初衷应是为科普生僻字。5月4日,“汝呓如意”官方平台作出致歉并回应称:封口膜上的生僻字是随机生成的,目前印有该字样的封口膜已经统一销毁,不再使用。

从天津方言中带有性暗示的“嬲”字,到温州奶茶包装上的粗鄙俚语,这些披着文化外衣的营销把戏,实则是商业伦理失序的具象化呈现,在营销焦虑的驱使下,某些商家正将无知包装成文化,把下流伪装成幽默。

商家刻意营造的“猎奇反差”,与直播间里“家人们捡大漏”的嘶吼异曲同工,都是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收割流量,这种伪文化营销表面上打着科普旗号,实则是对汉字体系的粗暴解构。

商家将生僻字库视为流量金矿,却不愿投入精力考证文字的文化意涵与社会语境。天津方言中,“嬲”字的发音(niǎo)与特定脏话高度相似,这种刻意制造的语义错位,无异于在消费者耳边播放消音处理的辱骂。所谓“随机生成”的辩解,在温州奶茶“你拿个杯”事件、茶颜悦色“捡篓子”文案等前车之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这种“审丑疲劳”催生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不下流不出位”的囚徒困境,当创新力让位于猎奇心,奶茶行业正在饮鸩止渴。

这种营销策略的本质是文化投机,商家深谙“黑红也是红”的流量法则,将争议性文字混迹于中性生僻字中,既保留“无心之失”的退路,又精准踩中舆论爆点。当文化科普沦为低俗营销的遮羞布,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

商家将方言脏话印刷在“我爱天津”的杯身上,既伤害了本地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又践踏了外地游客的情感期待。这种文化冒犯与2019年某品牌“故宫联名”奶茶篡改历史典籍事件如出一辙,暴露出资本对地域文化符号的掠夺式开发。

更值得警惕的是商家对负面反馈的傲慢态度。从2月首次投诉到5月舆论爆发,三个月间消费者的不适体验被持续忽视。这种“投诉阈值管理”暴露出部分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只要舆情没爆雷,冒犯性内容就能继续充当营销工具。

但Z世代对“有价值观共鸣品牌”的支付溢价意愿普通较高,这意味着,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成功,必须建构在价值认同而非道德透支之上。

从“嬲”字包装的集体不适到“你拿个杯”的舆论反噬,消费者正在用真金白银重塑市场规则。奶茶行业的创新不应是道德底线的无限下探,而应是对生活美学的真诚诠释。当企业学会尊重文化敬畏法律,当营销回归产品本质,奶茶杯上的文字才能真正成为传递美好的载体,而非污染视听的垃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