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攻击舰“海南”舰上的14.5毫米舷侧机枪,我们海军对舷侧警戒火力越来越重视。
目前的海军舷侧火力,通常以美国Mk-38型单管25毫米舰炮和中国H/PJ-17型单管30毫米舰炮为代表的轻型多用途炮,通常为单管,采用独立火控,造价相对较低,主要打击水面目标和低空飞行器,用于辅助作战。但25毫米和30毫米机炮在更多时候有些火力过剩,例如056型轻型护卫舰早期安装的30毫米舰炮,通常是以射击来袭快艇、海上飘雷或危险爆炸物为主,这个任务用重机枪来承担就足够。
拆掉30毫米单管舰炮,更换14.5毫米机枪,能有效地降低造价。由于30毫米舰炮采用了光电火控系统,相对造价是比较高的。而14.5毫米机枪则便宜多了,二者的造价可能有几十倍的差距。
而且,14.5机枪的威力比较大,发射14.5x114mm机枪弹,装药量很大,弹道性能优异。14.5毫米机枪的弹药是以B-32机枪弹为基础研制的,B-32是苏联在二战前开发的,是为了高射机枪和反坦克枪而研制。曳光穿甲弹采用钢弹芯,能够在500米距离上击穿32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板。
由于装药量与西方的20毫米炮弹相当,弹道性能优异,穿甲性能好,所以B-32式机枪弹的威力极大,在战后一直使用到现在。B-32型14.5毫米穿甲弹也成为了北约组织四级防护动能弹的标准,即能够在200米距离上抵御B-32式穿甲弹的射击。绝大多数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的正面装甲,防护力也就如此。
14,5毫米舷侧机枪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初速达到1450米/秒,快赶上坦克炮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初速了。打击威力达到了苏制23毫米高射炮和美制20毫米机关炮水平,能够在2000米距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轻装甲车辆目标。很适合用于舷侧警戒,用于打击来袭的快艇或无人艇等海上小目标。
14.5x114毫米机枪弹,实际相当于一枚炮弹,装药量与西方的20毫米炮弹和我国的23毫米航炮炮弹相当。巨大的威力有点过分了,打在敌人身上一定青一块紫一块的,非常疼。
既然单管30毫米舰炮不能防空反导,打击水面中型目标的威力不足,打击小型船只的威力又过剩,主要作用就只剩下打小艇和漂雷,这点活,14.5毫米机枪也能干,干脆就换了。
尽管一门30毫米小型单管舰炮的造价只占整个军舰造价的一小部分,但军舰建造的造价直接影响建造数量,中国海军有上百艘水面舰需要安装舷侧火力,对建造成本必须要斤斤计较,能省则省。
这是人民海军装备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更加务实的选择,更换机枪对于056导弹护卫舰的实际火力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海军武器并不是越高大上越好,也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打仗的。使用的武器,就是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