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人红是非多”这句话,是不管什么时候都适用。

最近“跳水小将”全红婵的故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这个2007年出生的广东姑娘,14岁就在东京奥运会拿跳水金牌破世界纪录,当时都说她是"天降紫微星"。



可不知怎么的,最近的全红婵,似乎长在了舆论的暴风眼上——比赛丢金、盖房被骂炫富、保送大学又被说不如陈芋汐。



其实,仔细看下来,全红婵这是到了每个运动员都必须要过的“三道关”.....

这一关得从全红婵的经典名场面:东京奥运会“水花消失术”开始说起。



那时候,她14岁,才1米4多,体重只有35公斤,跟个“小豆芽”一样。

跳水对于全红婵来说,就像鱼游泳一样简单,一头扎水里连水花都不带有的。



而现在刚满18岁,身高就窜到了1米53,体重也涨到42公斤。



可别小看这8厘米7斤肉,这多增加一斤对跳水运动员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相当于,要把身体旋转的角度,以及跳水的整套动作,重新进行编排,完了之后再进行训练磨合。

于是,对身体还不适应的全红婵,遭遇了连续夺银的面。



看着分数唰唰往下掉,还连续输给自己的老对手陈芋汐,全红婵领奖的时候,眼眶都红了。



连自己在采访的时候,都承认:“现在做动作总觉得不对劲,以前那种感觉找不回来了”。



要说比赛输赢还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是“常胜将军”,可下面这件事儿就让人看不懂了....



其实,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村里按政策批了几百平宅基地,全红婵父母准备盖个两层半的小洋楼。



结果,网上却越传越离谱,直接造谣成了“奥运冠军豪宅”,还说这房子值500万,你说这有多离谱吧。



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农村自建房,毛坯算下来也就二三十万。

而全红婵的奥运奖金就近乎百万,再加上企业赞助,商业收入,满打满算估计也就二百多万的样子。



这些钱要养一大家子人,给妈妈治病,供弟弟妹妹上学,哪够买什么豪宅?



农村人辛辛苦苦半辈子盖个房,放谁身上都是大喜事儿,怎么到全红婵这儿全都变了味儿。

更冤的是,有人借此机会骂她"飘了"。



但其实,想想全红婵奥运会后,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她能“飘”哪儿去啊?

这些诋毁谩骂,让人听着都心酸。



这盖房的事儿还没消停,体育总局公布的保送名单,又让网友吵翻了天。

不得不说,网友是真的闲得慌。



人家上大学是件好事儿,却硬是让他们比出了“阴谋论”。

全红婵进了广州的暨南大学(211),而陈芋汐去年保送了上海的同济大学(985)。



不少人都开始嘀咕了:都是世界冠军,咋上学还有层次区分呢,凭啥一个211、一个985?

其实,这里头弯弯绕可多着呢?

陈芋汐父母都是体育圈儿里的,打小就按冠军路子培养,选同济这种顶尖学府算是常规操作。



而全红婵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初选暨南大学估计图个“离家近”,体育专业对口,还能兼顾训练。



再加上“空中飞人”苏炳添,刚刚上任暨南大学的院长,估计也能照顾一下全红婵妹妹。



并且,国家队给运动员选大学讲究“量体裁衣”。

陈芋汐文化课底子好,应该是能跟上同济的课程;



而全红婵初二就进了国家队,常年训练,还是选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更稳妥。

就像大学填志愿,有人图学校名气,有人图热门专业,没有必要非要比个高低。



再看,最近的报道,总把全红婵和陈芋汐,放一块儿比:一个农村一个城市,一个活泼一个沉稳,现在连学校都要分个三六九等出来。

但其实,人家俩在国家队同吃同住,训练时互相抠动作,比赛时轮流拿冠军,这不是活脱脱现代版"既生瑜何生亮"。



再说了,运动员一点点失误,就能出现排名的差距,没准儿下次全红婵又“水花消失术”了呢?



这不就跟“跳水女皇”郭晶晶说的:输赢都是常事,老是赢而容易翘尾巴。输比赛是老天在给你补课的机会"。



她自己当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走板失误得个第五名,后来不也照样熬成了四金王?



所以,说到底,全红婵也才18岁,路还长着呢。现在遇到的坎,保不齐就是以后登高的台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