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边上的吕家湾最近有点热闹。田金刚蹲在新房门口啃馒头,眼睛盯着吊顶师傅手里的石膏板。他背后是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马头墙在风里影子晃得人心里发痒。



一年多前,这儿还是知青路沿线的破“看菜棚”?上世纪80年代搭的砖瓦房早成了危房,一下雨屋里就摆满脸盆接水。2023年街道来调研时,田金刚摸着开裂的墙皮直叹气:“夜里刮风都怕墙倒了。

”转机来得有点快,政府说要搞村湾集并,把97户居民集中建新房。

项目占地50多亩,徽派风格的设计图一摊开,老辈人盯着马头墙直点头:“和隔壁石榴红村一个样,体面。”可刚开始也有人犯嘀咕:“自家房子咋建,能自己说了算不?”街道带着居民代表开了十几次会,从房型到门前种啥树都商量着来。

田金刚他们还成立了质量监督队,盯着施工队铺管网、砌墙基,半点马虎不得。“合同上写着1744万的总造价,咱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他晃着手机里的招标公告截图。如今主体工程早干完了,123户自建房像棋子似的排得整整齐齐。公共配套也快收尾,地下管网早埋好了,路边的绿化树刚栽上,柿子树占了大半。

吴应芳蹲在自家门口比量,说以后要在门前空地上跳广场舞:“比老房子宽绰三倍,咋能不欢喜?

”但也不是没烦恼,有人盯着装修预算皱眉头:“毛坯房到手,软装还得自己掏腰包。”还有人操心未来:“老菜园子没了,种地咋办?

”街道说正在规划集中菜园,可具体咋弄还没影。这些没说透的事,让盼新房的热乎劲里掺了点琢磨。



不过看着田金刚家客厅堆成小山的建材,没人否认日子在往前奔。他算得精:7月装修完,晾一夏天,赶在年底前住进去过年。“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真有了自己的小楼。

”他摸着新房的门框,粗糙的手掌蹭掉点木屑。项目负责人说,这房子不只是住人,还为知青路改扩建腾地,将来路边不再是破破烂烂的棚子。汉江大堤南边的这片新村湾,以后要和石榴红村连成片,成个美丽乡村的样板。

可老百姓更在意眼下:门前的柿子树啥时候挂果?

健身器材啥时候装起来?还有那笔1744万的工程款,到底有没有花在看得见的地方?这些问号藏在村民们的笑纹里,等着时间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错不了,从漏雨的砖瓦房到敞亮的小楼,变化实实在在摆在那儿。就像田金刚说的:“房子是安身的根,根扎稳了,心就定了。

”当夕阳把马头墙的影子拉得老长,工地上的敲打声还在响。

远处江面上货船突突驶过,惊飞几只水鸟,吕家湾的新村湾,正一点点长出新模样。没人说得清这算不算完美,但谁都知道,比起过去,现在的盼头更实在。或许乡村的变化就该这样,带着点烟火气的计较,揣着点热乎乎的期待。

新村湾装的不只是新房,更是乡亲们把日子过红火的盼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