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超市 鸡蛋壳
2025年以来,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频繁陷入舆论漩涡,多起事件揭示其成为恶意蹭流量的“重灾区”。
5月1日,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线下购物商场开业。该商场名称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在碰瓷“胖东来”。
对此,该公司解释称,“胖”寓意丰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名字只是符号,品质才是关键”。
但明眼人都明白,“胖都来”与“帅师傅”一样,是典型的试图通过“符号混淆”的商标擦边与商业投机。且“胖都来”社交账号宣传中多次暗示与胖东来的关联,如开业视频邀请明星造势,进一步坐实蹭流量嫌疑。
从法律角度看,“胖都来”与“胖东来”仅一字之差,且同属零售业,消费者极易混淆,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此前,胖东来还经历了职业投诉与网红碰瓷。
2025年2月4日,网红“两个小段”,也被称为“裤头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声称在许昌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并导致皮肤过敏。她的指控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大众对胖东来产品质量的质疑。
面对“裤头姐”的指控,胖东来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小组,着手对涉事品牌的系列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对所有内裤、内衣产品展开全面复查,并对涉事品牌系列产品送交权威机构检测,产品竟然是合格的。
职业碰瓷者不是消费者,而是以“维权”为名的“商业恐怖分子”。胖东来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裤头姐”有过敏体质,并曾有287次类似投诉记录,其中大多数为不完全成立的“消费维权”。
简单说就是,“裤头姐”利用其自身的过敏体质进行消费维权,从而索要赔偿,其利用投诉成功获赔263次,累计金额超26万元。最终胖东来以检测报告力证清白并反诉索赔百万。
4月初,有一网红抖音博主“柴怼怼”发布视频蹭胖东来的流量,他声称胖东来以“青海料、俄料等低成本玉石冒充高端货”,举例称“成本几百元的玉石售价几千甚至数万元”,更放话“买胖东来玉石就是交智商税”,并暗示胖东来偷税漏税。
柴怼怼的指控“无任何第三方检测报告支撑”,但引发的网络舆情却不得不让胖东来自证清白。
4月8日胖东来公布玉石定价标准,显示和田玉综合毛利率仅15%~20%。5月3日于东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5月6日,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公布对胖东来超市的玉石检查结果显示,胖东来销售的玉石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被随机抽查的在售13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进货台账完备,鉴定机构具有合法资质,鉴定证书有效。至少从目前结果可以看到,柴怼怼的指责全是扯谎式碰瓷。
从“红内裤事件”到“胖都来”争议,可以看到,胖东来成为碰瓷靶子,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胖东来作为“零售业标杆”的品牌价值正被流量经济与法治漏洞双重裹挟。
胖东来成为网红,就注定了它“人红是非多”的难题。但“红”不是被碰瓷的理由,胖东来当前面临的困境,根本原因还是品牌光环下的法治与流量困局。
一方面,信任红利具有“双刃剑效应”。胖东来以极致服务与商品品控著称,其品牌信任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种信任反而成为投机者眼中的“肥肉”——通过夸大产品质量问题或捏造争议,博取流量关注,甚至借机勒索。例如,“裤头姐”的投诉视频因“内裤”“过敏”等敏感词迅速引爆网络,而“胖都来”则利用名称相似性制造品牌联想。
另一方面,法律惩处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廉。当前,商标与名称侵权成本低,企业名称登记以形式审查为主,对“混淆可能性”缺乏动态评估,导致“胖都来”等模仿者轻易注册,维权流程漫长且成本高。
而面对恶意投诉,对企业的保护力度较低。职业投诉者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模糊地带,以“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上文提到的网红段某的287次投诉中,多数缺乏实质证据却成功获赔,典型地利用了平台与商家息事宁人的妥协态度。
还有一个案例也值得我们回味,胖东来的透明经营策略(如公开供应链数据、员工高福利)虽赢得消费者信赖,但也成为攻击者的靶点。某野生“经济学家”曾抨击其“员工高福利是噱头”,尽管有详实的数据(员工月均工资9886元,流失率仅2.01%),但因为造谣成本与辟谣成本严重失衡,印证了“造谣零成本,辟谣马拉松”的恶性循环。
流量经济的畸形驱动,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对真相的认知。从“武汉车祸身亡小学生母亲收260万赔偿”的谣言,到自导自演“被绑架”的荒诞剧情,再到“秦朗丢作业”的虚假摆拍,一场以“流量至上”为名的闹剧,正将网络空间变成谎言与利益的角斗场。
同样,自媒体时代,“碰瓷式维权”也成了流量密码。网红通过煽动性叙事制造对立,快速收割关注。柴怼怼的玉石指控虽无证据,但通过“暴利”“智商税”等标签吸引眼球,为其直播带货引流,不得不让企业自证清白。
面对侵权,抖音平台回应称,已核实“柴怼怼”29条视频涉嫌侵权,包括核心盈利靠玉石、组织水军造神等不实言论,遂下架相关内容并限制其投稿权限一个月。
限制投稿一个月,说人话就是一个月之内不能更新,一个月之后,又是一条“恶汉”。
而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传播虚假信息应永久封号。相关的例子可以看微博对“武汉小学生母亲谣言”的处理(永久封禁),可以看出抖音在这里明显的双标。
至于胖东来能做的,也就只有法律诉讼一条路。但对于这类的诉讼周期长,往往旷日持久,有代表性的是2021年“上海车展特斯拉失灵”引发的名誉纠纷案,历经两年多,2024年5月30日二审宣判,法院判决当初这一事件的策划者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并赔偿特斯拉25万元。然而,特斯拉在这一事件中的品牌损失呢?
同样,胖东来虽强硬反诉,但法律追责的滞后,会让企业的声誉变成流量的牺牲品,而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一个良心企业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在众多的网红企业中,胖东来是属于那种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
在上面提到的恶意侵权案件中,胖东来都提起了诉讼,索赔金额从一百万到五百万不等,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判决结果公布。
很多中小商家,其实是不敢或者不知道怎么维权的,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纵容虚假内容,商家因惧怕舆论压力选择妥协,助长碰瓷者气焰。
于东来的“自证困境”折射出一个荒诞现实:在流量至上的规则下,企业越透明,越可能被恶意者“武器化”。
胖东来公开玉石毛利率、员工工资等核心数据,本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却反成造谣者断章取义的素材。你看柴怼怼怎么说的,“我怀疑他偷税漏税,你哪来的那么多钱,你一个开超市的哪来的几十亿?”
所以,要真正保护企业被公平地对待,除了企业主动防御,平台必须担起责任,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不实指控限流或标注警示,避免成为碰瓷温床。
胖东来频遭碰瓷的背后,是法治滞后与流量经济合谋下的市场失序。当商业文明被流量逻辑绑架,再良心的企业也可能沦为“碰瓷产业链”的祭品。
唯有通过制度完善、企业硬实力提升与公众理性觉醒,才能让“胖东来们”不再沦为流量博弈的牺牲品,而是真正成为商业文明的守护者。
No.6341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梁云风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