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古老的中华文明诞生出《孙子兵法》——这一举世闻名的兵书,古代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虽没有直接结出军事之果,但在近代却也间接衍生出了闻名遐迩的《战争论》这种西方式的兵书,唯有古老的印度文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都没有出现过知名的兵书,究其因,大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与记录方式

古代印度没有发展出专门的历史记录学科,也没有养成记述历史的习惯。历史的传承主要依靠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和口头传说,而不是系统性的编纂和记录,这使得军事思想和经验难以像兵书那样系统化地保存和传承。印度的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虽然其中包含一些军事内容,但并非专门的军事著作,而是将军事元素融入宗教和神话故事中。

二、社会结构与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中根深蒂固,军事权力主要集中在刹帝利种姓手中,而其他种姓的人很难涉足军事领域。这种严格的等级划分限制了军事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不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军事思想和兵书的创作。种姓制度导致社会分工相对固定,军事事务主要由刹帝利种姓负责,缺乏跨阶层的合作和交流,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军事理论和兵书创作的土壤。

三、政治格局与战争形态

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割据状态,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各个小国之间战争频繁,但规模和范围相对有限,缺乏统一的军事思想和战略规划的需求,难以催生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兵书。印度的战争形态复杂多样,包括部落战争、王国争霸、外族入侵等。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军事思想和经验难以总结和提炼成统一的兵书,而是分散在各种不同的文献和传说中。

四、军事思想与实践的特殊性

印度的军事思想较为分散,主要体现在宗教典籍、史诗和法典中,如《摩诃婆罗多》《摩奴法典》等。这些文献中的军事思想多为片段式的描述,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完整的兵书。印度古代社会更注重宗教、哲学和文学等领域,对军事实践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文化倾向使得军事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难以形成系统的兵书。

五、外部影响与历史变迁

印度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如波斯人、希腊人、穆斯林等。这些入侵不仅破坏了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也使得军事思想和经验的传承受到冲击,难以形成稳定的兵书创作环境。外族入侵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军事思想,与印度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和冲突。这种复杂的文化交融使得印度的军事思想更加复杂多样,但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兵书体系。

这也或许是印军常常被不断“欺负”的原因之一吧:辛苦了几千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防身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