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了趟温州,在温州图书馆,和读者进行了一场题为《文学与故乡》的交流。我谈的第一个话题是:我是一个温州乡下人。
在北京的温州朋友圈中,我常常被他们戏称为“乡下人”。我出生于苍南县矾山镇,小镇离温州市区一百多公里。老家讲的是闽南话,听不懂温州话(瓯语)。说我是“乡下人”,倒也没有冤枉我。
小时候,在我想象中,温州城是个大得不得了的“大地界”。“大地界”肯定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街市繁华。听大人说,市里最好吃的是一家汤圆店的麻心汤圆,在县前头老街,一咬满嘴生香。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一直没机会去温州城里,自然也没品尝过最好吃的麻心汤圆。
后来,我应征入伍,提了干,上了大学,又调到京城工作。几十年间,回苍南探亲,多次经过温州市区。匆匆来去,也算领略了市区“大地界”的风貌,只是一直没吃到县前头那最好吃的麻心汤圆。
我自问:或许,我这“乡下人”与麻心汤圆没有缘分。
我们交流的第二个话题是:何谓乡愁?
我以为乡愁可分为物与情两种。
物是指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一我的出生地村口那棵百年老枫树,孩童时去外婆家的那条小路,中学时经常去游泳的那条小河……都成了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愁之物还包括故乡的美食与方言。螃蟹炒年糕、海鲜炒粉干、海蜈蚣烧咸菜、油煎跳跳鱼……小时候吃过的美食,每每想起便令人垂涎三尺。当然,还有方言,老家乡亲讲的是闽南话,闽南话喜欢用“皇天”“棺材”,甚至“死人”作形容词。“这件衣服皇天好看!”“这盘菜棺材好吃。”“你为什么对我死人好?”……极致夸张,说者淋漓痛快,听者胆战心惊!
乡愁的情是指亲情、友情和乡情:每每回老家探亲,早晨去街头小店吃面,面吃完了,付钱,老板说有人替你付了。我问什么人,老板指着远去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也不认识。晚上去理发,理完发,将付钱,师傅说刚走的那个人替你付了。想追出去道声谢,人家已经走远了。我站在那里,心里好一阵感动。我的叫不上名字的父老乡亲,他们知道我是位远离家乡的游子,游子回乡了,他们会替你付面钱、付理发钱。这既不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乡情乡规,更不是还我什么人情,而是故乡人对归乡游子简单、朴素、深切的关爱。一碗面几元钱,理次发十几元,然而,就是这“被付款的”一碗面、一次理发,一次次拨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那根神经……
我讲到此处,会场一片阒然,也许是我的讲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的话题一转:随着时代的变化,乡愁也在演变。它已不是单纯的离别愁绪,更是远方游子的情感寄托。
当今社会,全球化、城市化、科技发展等因素,正把乡愁的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最近,一部浪漫爱情电影《多幸运遇见你》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讲述了在一所水上学校任教的两位年轻人,通过一本神奇的日记展开跨时空交流的故事。两人尽管面临现实压力和命运捉弄,却始终选择彼此守护,诠释了“多幸运遇见你”的美好与珍贵。
影片的制片人老顶是我的苍南老乡,问他为什么要投资拍摄这么一部影片,他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影视圈打拼。拍了好几部片子,却没有一部是在家乡拍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家乡拍部电影。机会来了,他将《多幸运遇见你》故事的发生地、外景地全部放在苍南。影片展现了苍南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绝美的自然风光,为推动苍南“影视+文旅”新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我对老顶说,这回您为家乡文化旅游建设作了贡献。老顶说:“谈不上贡献,我应该感谢家乡,家乡的美丽风光为影片添了彩,同时也为我解了乡愁啊。”
我还认识集美大学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夏教授,退休后他经常回苍南搞田野调查。他说,现在有时间了,既可以为家乡做点事,也可以解解乡愁。
还有画家强哥,把城里的工作室搬回家乡,说要用最美的色彩,来描绘家乡的过去、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赋予乡愁新的内容和含义,它不再是伤感的代名词,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乡愁成为吸引游子反哺家乡的一种动力。 许多人通过回乡创业、文化保护等方式,将一腔乡愁转化为助力家乡发展的满满动力。
座谈交流结束后,几位朋友在一家便民餐厅为我饯行。这家餐厅是专门吃温州菜的,也有人称它为“妈妈的厨房”,店面装修简朴,却总是宾客盈门。
刚一落座,菜便上席。炒年糕、蒸螃蟹、煎跳鱼、鱼丸汤……每一样都是我的最爱,都让我两眼放光。
朋友有心,是想再加深一下我对家乡味道的印记。他们热情地为我布菜,说到了北京就吃不到正宗的家乡菜了。其实京城现在也有好几家温州风味的酒店,菜品也蛮正宗。
我喝了一碗龙头鱼汤,鲜美无比。想起了母亲在世时,每回做的龙头鱼汤也是这种味道。
此时,忽然传来了几下敲门声,一位快递小哥推门而进: 请问谁是黄传会?
我点头答应。他说你的一位朋友给你送来一份食物。
我正在诧异时,有人看见包装盒上的标签说,是县前头的麻心汤圆!
县前头麻心汤圆!我的心不由得一震,难道真是县前头的麻心汤圆?
正在这时,手机“滴”地响了一声,一条短信跳了出来:
“黄老师好!刚才我参加了交流会,听了您的—番话语,一位游子的故乡情结,深深地打动了我。您阐述的文学与故乡的关系,也让我联想翩翩……您说至今尚未品尝过县前头的汤圆,让我这位温州城里人深感不安。多方打听到了您中午用餐的餐厅,闪送去一份县前头麻心汤圆,敬请品尝,以弥补您半个世纪的缺憾!一位普通温州市民。”
我一时怔住了。
身旁朋友催促道,赶紧吃呀,麻心汤圆必须趁热吃!
我夹起一颗汤圆,端视了片刻,然后轻轻咬了一口,哇,果然是又甜又绵,随即一股曼妙的芳香如三月桃花在嘴里绽放。是的,绝对是三月的桃花,而非五月之月季。
我无以言表,眼眶一阵阵发热发潮。这碗麻心汤圆,化解了我半个世纪的乡愁;但这份麻心汤圆,顷刻间,又平添了我几多乡愁!
飞机起飞了,透过舷窗,我向家乡投去深情的一瞥,只见薄雾浮冉,大地葱茏……
来源:苍南发布
作者:黄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