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地方主政者都在经历时代的挑战。
五一假期期间,有3大事件让亿万网友无比关注,一是贵州的沉船事件;二是滕州的醉驾冲撞公交站台事件;第三就是重庆荣昌的流量狂欢。
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两件都是负面,只有一件正面。由此可见,重庆荣昌顶流的份量之重。
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区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假期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58%;单日游客超35万人次,卤鹅销量暴涨550%。这座曾经的西南小城,因一只卤鹅跃升为“顶流城市”。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流量狂欢背后,党政主官如何躬身入局,以个人IP与城市形象深度绑定,直面新时代的治理挑战。
一
数据背后的“流量密码”:领导站到台前。
荣昌的爆火并非偶然。与淄博、哈尔滨等早期网红城市不同,荣昌的走红逻辑发生了根本转变:
从“网民主导”到“官员破圈”:过去,流量靠网友自发分享;如今,区委书记高洪波直接站到镜头前,与网民对话、直播带货、化解舆情。年初他号召干部“买新衣、下馆子”的视频全网刷屏,为荣昌埋下流量伏笔。
五一假期的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排队就餐的游客众多。央视新闻 图
从“幕后调度”到“躬身服务”:五一期间,高洪波带领公务员开放政府食堂,1.6万个车位免费供游客使用,甚至亲自为游客端盘子。政府大院成了打卡地,4天接待5.4万人次。
二
一场危机背后的治理智慧:流量与责任的博弈。
流量经济充满不确定性。4月“卤鹅哥强喂周鸿祎”事件曾让荣昌陷入争议,酒店预订量骤降40%。但高洪波的应对堪称教科书:
快速反应:邀请周鸿祎赴荣昌直播和解,将危机转化为城市营销契机。
产业破局:推动卤鹅从“网红单品”升级为产业链,开发鹅油美妆、鹅毛羽毛球等衍生品,带动就业超万人。
文化赋能:将非遗夏布、安陶与潮流结合,90后主播直播织布、机甲陶艺体验等,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三
“长红”难题:流量之后,靠什么留住人心?
荣昌的爆火暴露了流量经济的脆弱性:
短期红利与长期投入:卤鹅线上订单增长105%,非遗体验游增长120%,但游客人均消费从500元跃升至1200元,考验着服务承载力。
个人IP与制度韧性:高洪波的个人魅力为荣昌引流,但城市若想“长红”,需建立可持续的文旅生态。例如,与成都、内江共建“飞地经济”,分流客源压力;联动大足鲤鱼灯舞打造“白日品鹅、夜赏非遗”的体验闭环。
四
时代的叩问:领导干部如何应对“流量大考”?
荣昌案例揭示了一个现实:领导个人IP与城市形象深度绑定的时代已不可逆。
4月21日,区委书记高洪波,区委副书记、区长万容走入邮政荣昌分公司直播间,推销荣昌当地农产品。荣昌微发布 图
放下“官架子”,拥抱“网感”:高洪波用方言直播、与摊贩唠家常,撕掉了官员的刻板标签。网友评价:“这书记比网红还会整活!”。
以“让利思维”重构政民关系:免费停车、低价食堂、严控卤鹅涨价……政府“割肉”换来的,是游客“松弛感”和口碑传播。
从“管理”到“共治”:奖励草根网红、动员市民当“城市代言人”,荣昌的流量民主化策略,让全民成为文旅生态的共建者。
结语:流量终会退潮,人心才是答案
荣昌的火,火的不是卤鹅,而是一座城市“敢担当、有根基、真热情”的生态。当其他城市追逐网红速成时,荣昌用“绣花功夫”织就了一张融合政府担当、文化底蕴与百姓温度的网。
时代的挑战已经摆在中国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
是继续躲在文件后面,还是站到镜头前?
是追求短期政绩,还是耕耘长远生态?
答案,或许就藏在游客手中那碗卤鹅的温度里。
数据来源:澎湃新闻、极目新闻、搜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