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 制作:张婷婷
开幕式现场
5月6日,由中国国家画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溪山无尽——王跃奎中国画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近160件(套)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幸军,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先后致辞,《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金新宣读了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的贺词,艺术家王跃奎向重庆美术馆捐赠了作品并致答谢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馆长(院长)王发荣代表重庆美术馆接受捐赠。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王发荣主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高树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湘波,深圳大学艺术学部主任、师范学院院长钟曦,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曾三凯,泸州老窖北京中心主任甘丞,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任军伟、王治,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艺术家任赛、付振宝、 张兰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林琳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薛磊,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志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原馆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刘洪,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张立新等四川省嘉宾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专职副主任易炳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胡启华,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朝刚,重庆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周顺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术馆原书记邓建强等重庆的嘉宾共3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宣布展览开幕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幸军致辞
幸军表示,王跃奎以“色墨交融”的独创技法,将巴蜀山水的灵秀与黄河文明的雄浑融入笔端,以“没骨晕染”技法,展现了对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王跃奎的艺术实践为重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共荣提供了生动范例。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致辞
庞茂琨表示,作为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杰出代表,王跃奎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创作态度,深耕传统文脉,将学术积淀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他创新“谱色写意”体系,重构东方气韵与当代张力的色彩美学,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诠释“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真谛。王跃奎的实践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答案,希望青年艺术家以他为榜样,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金新宣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贺词
刘万鸣在贺词中高度评价王跃奎的艺术成就,称赞其在色彩语言上的探索与创新。他认为王跃奎的作品突破传统“以墨为主”的定式,将传统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与现代色彩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观”。他的创作根植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通过田野写生将自然的斑斓光影转化为既有传统意趣又具现代气息的视觉图景。并希望王跃奎继续深耕传统、拥抱自然,创作更多兼具东方风骨与时代气象的作品。
王跃奎向重庆美术馆捐赠作品,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馆长(院长)王发荣代表接受捐赠
王跃奎致答谢词
王跃奎在答谢词中表达了对主办方和各界支持者的感谢,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时值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之际,此次展览既是我个人此前艺术生涯的回望与总结,更是对巴蜀文化共同体的一次献礼。两年前在成都杜甫草堂的首次呈现,是向诗圣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致意;而今在重庆这座立体山水画廊办展,则是对长江文脉的当代诠释。重庆美术馆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艺术潮流,更让传统笔墨在新时代焕发神采,这正是我创作的核心命题。”
开幕式由王发荣主持
开幕式后,举行了“溪山无尽——王跃奎中国画作品展”座谈会。陈明主持座谈会,高树勋、李志刚、王发荣、王雪峰、金新、曾三凯、周顺恺、陈湘波、钟曦、刘逢、薛磊、李志权、叶瑞伟、刘洪、邓代昆、任军伟、任赛、王治、张兰石、付振宝、唐德福、李勇、李月林、傅吉鸿、刘海涛、卢贞、王东升等围绕王跃奎的艺术实践展开深入讨论,认为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体现了对自然与时代的深刻回应。
研讨会现场
王跃奎在创作中以天地、生命、故乡、亲情为主题,致力于植根中华文化,探索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他从语言与形式出发,探讨当代中国画的审美范式与媒介边界,思考传统艺术语言的创新路径,力求在色彩造型和意境营造上开拓新风。自2007年以来,王跃奎专注于色彩与写意的融合,大量使用色彩与块面造型,同时保留水墨的笔触美与层次美,引入色彩的肌理美、色阶美与色调美。他提出“谱色写意”的创作主张,旨在解决笔墨写意性与色彩丰富性之间的矛盾,力图为中国画注入新的生命力。王跃奎希望以独树一帜的绘画实践表达与时代同频的情感、思想与意境,将视觉表现升华为思想表达,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览现场
艺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与传承的平衡。正如卢禹舜在前言中所述:“跃奎以其独特的谱色写意实践,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既别于古人程式,亦异于时流窠臼,展现出一位艺术家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与探索勇气。”
据悉,展览于4月23日开展,将持续至5月11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王跃奎 《大凉山上高楼立》纸本设色 275cmx68cm 2017年
王跃奎 《守望故园》 纸本设色 275cmx205cm 2018年
王跃奎 《仙乡巴马》纸本设色 136cmx68cm 2019年
王跃奎 《万山秋色照新居》 纸本设色 200cmx200cm 2021年
王跃奎 《大河奔流》 纸本设色 240cmx200cm 2021年
王跃奎 《坳上奉耒》 纸本设色 34cmx68cm 2021年
王跃奎 《盛世繁华》 纸本设色 240cmx200cm 2023年
王跃奎 《高峡出平湖》纸本设色 240cmx200cm 2023年
王跃奎 《云峰秋色》 纸本设色 136cmx68cm 2023年
王跃奎 《古寨夕阳》 纸本设色 34cmx45cm 2023年
王跃奎 《夕照侗乡》 纸本设色 34cmx45cm 2023年
王跃奎 《从于都到陕北》 纸本设色 34cmx45cmx24 2024年
王跃奎 《三味书屋》 纸本设色 34cmx45cm 2024年
编辑 | 张婷婷
摄影|杨 鉴 武广宇 张婷婷
制作 | 蔡培新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