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宣布,莫斯科及多个俄罗斯地区将在胜利日期间实施移动网络管制,理由是“应对危险邻邦威胁”。
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直言,网络管制将持续至5月10日,覆盖范围不仅包括首都莫斯科,还涉及圣彼得堡、沃罗涅日、奥廖尔等至少8个联邦主体、30座城市。他强调,管制并非“技术故障”,而是为保障胜利日庆典的“庄严与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然而,这场“安全护盾”的搭建并非毫无征兆。自5月5日胜利日阅兵彩排启动以来,俄罗斯多地便已陷入网络断连的“灰色地带”。据亲克里姆林宫的Telegram频道“Baza”披露,圣彼得堡部分区域在无人机袭击光纤工厂后直接切断互联网,奥廖尔州、沃罗涅日州等地则出现ATM机故障、商店POS机瘫痪、外卖平台宕机等连锁反应。莫斯科市民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地铁购票机、共享单车扫码系统均无法正常使用,仿佛整座城市被“拉回2G时代”。
这种“技术性瘫痪”的背后,是俄乌无人机攻防战的升级。5月7日当天,俄防空部队宣称击落13架逼近莫斯科的乌军无人机,导致首都空域航班大规模延误与改道。而就在三天前,一架乌军无人机曾精准命中莫斯科郊外某军工厂,摧毁价值数千万美元的防空系统配件生产线。克里姆林宫显然意识到,胜利日庆典期间,无人机袭击与网络攻击可能成为“双管齐下”的威胁。
胜利日:一场被政治与安全绑架的庆典
胜利日作为普京政权最重要的政治符号之一,其庆典规模与安全系数直接关乎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与国内凝聚力。2025年恰逢二战结束80周年,普京邀请29国政要及13国军事代表团出席阅兵式,试图以“反法西斯同盟继承者”的姿态重塑俄罗斯的国际话语权。
然而,这场庆典的筹备却始终笼罩在无人机阴影之下。5月8日,普京单方面宣布的“人道主义停火”被泽连斯基斥为“政治作秀”,乌方专家更指出,停火期间俄军仍在向哈尔科夫方向增兵,明显违反国际停火惯例。这种“表面停火、暗中备战”的矛盾姿态,暴露出俄罗斯在胜利日庆典与战场攻势之间的战略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