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纳木措,每年的4月至5月,纳木措都会迎来重要的“开湖时刻”,从这时开始,冰封湖面随着天气的转暖逐渐融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光的蓝色湖水,开始唤起周遭的勃勃生机。如果说阳光的升起开启了人们的一天,纳木措的蓝色显昭,则拉开了当地人一年生活的序幕。
去见证纳木措的蓝,是许多人心中的愿景。以一则影像的方式,始祖鸟成为了亲历者,觅纳木措之蓝,与当地人携手共进,挖掘并呈现在地文化,以“与自然共生”为题,将这份愿景分享给了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短片特别邀请了拥有“摄影大师”之誉的杜可风作为艺术指导,也是始祖鸟对纳木措献上的真诚的致意 —— 如果说蓝色是生命与美的显化,影像则成为了其布道的媒介,这是一场“蓝色”的双向奔赴:人们对蓝的想象与理解,最终遇见了来自纳木措的天降之蓝。
杜可风担任此次短片艺术指导
影片以多样的记录视角记录了纳木措开湖前24小时的蓝调时刻,从静谧的等待到周围被逐渐点亮,大自然的不同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显现出不同的故事,人们的呼吸开始与自然的生息同频,响应着生命原始的号召,重新融入、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拨开片中之蓝,走到了影像的背后,我们与作为艺术指导的杜可风展开了一场对话,并一同望向远方的纳木措以及我们心中的蓝调。
“拍电影,是一种风水”,这是杜可风最标志性的论调,实则也是一种对于自然的回话。对他来说,摄影机要去捕捉的是人跟空间的合理的关系与和谐的状态。对此的把握则要基于来自大自然的经验:“我去看一个场景,我会看到空间的特点,它本身的光线、周围的植物等,足够给到我很多启发。”
杜可风与团队进行后期会议
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的相似态度,促成了始祖鸟和杜可风的携手。正如他所说:“环境和空间,有时候比剧本还重要。剧本是框架,而空间赋予了它可能性。”来自大自然无限可能性赋予了始祖鸟“纳木措”的主题,湖水与天空呼应出的动人蓝调,不仅以影像的形式被呈现,更用以在该主题系列的产品与标志设计之中。从自然中撷取的灵感融入户外装备中,户外探索与自然的律动,由此找到了共生。
牧民在日落蓝调时刻
“我看了三分钟的版本,却有一种看了二十分钟的电影的感觉。它特别有节奏感,也特别有故事性 —— 空间的特点、人物与空间、人的存在、人们相互的来往,全都被清楚地传达出来了。”杜可风在第一次看到成片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讨论剪辑后期的会议上,他甚至打趣到感觉这部影片的素材可以被剪辑成二十个不同的版本。
杜可风与团队进行后期调色讨论
影像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其背后人们的初衷与行为。能够打动人的影像,一定是真诚的。基于人们对于纳木措真诚的向往,始祖鸟发起了此次影像之旅。正如杜可风所感受到的,这则影片的成功在于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了一份生命,参与在自然之中。“与自然共生”绝不是口号,而是对于责任的付诸。
牧民在午时与光共舞
这是杜可风影像叙事的原则,更是始祖鸟一贯在叙事上的坚持。这种叙事贯穿了产品的开发到后续的传播。带着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始祖鸟从海岸高山中所找寻的不仅是灵感,更是人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整个纳木措系列,蓝色构成了服装的主色调,绳结的图腾标识则成为了点睛之笔,流动的形态既像是一片点亮人心灵的祥云,又象征着从天空绵延至高原的山脉,伴随着渐变的蓝调色彩,映照出云影交织的湖面波纹。它象征着人与人、人与自然、此处与他方,种种关系之间的联结,也唤醒了我们对于远方山水与风土人情的无限遐想。携带这份遐想的还有来自始祖鸟专业的户外性能设计 —— 如果说前者是梦,后者则为马,载起的正是人们无数次想要投身到大自然之中的冲动。
与纳木措牧民于隅中相约策马飞舆
“人们总说天是蓝的,其实天不是蓝的,是我们相信它是蓝色的。因为光线的折射,天就变成了看上去的蓝色。其实天空没有颜色,水也没有颜色。海看起来是蓝色的,但你捧起一海水,却发现它是透明的。”
纳木措的蓝,是整个影片的主线。影片以第三方的视角,带我们穿越到了即将苏醒的纳木措,我们所见的不只有风光,亦有人情。太阳尚未升起的时候,当地的藏民已经开始心怀崇敬之心,准备踏上前往圣湖的旅程。另一边,运动员也开启了相同目的地的旅程。两条路径,不同心境,朝向相同的一个大自然的神启之地:
运动员与当地牧民前往圣湖
从破晓,牧民往念青唐古拉山脉出发,至佛晓,运动员的身背仍被微微星光照耀;再到日出时分,朝霞映照冰面的裂痕,而后是趁着上午,牧民的马队开始奔腾,再至正午,舞者跟随阳光的能量和琴声起舞;黄昏降至,篝火伴着湖光温柔入夜,日落降临,朝圣的人群已经再次相聚;最终夜幕笼罩,新的一天即将开启,人们等待着天空苏醒,直到开湖的清晨到来,阳光缓缓照出了冰雪融化之后,新生的湖面。
纳木措牧民在破晓时分
这曲大自然的动人蓝调,持续了24个小时,浓缩于不到三分钟的短片之中。片中,蓝在流动,片外,观影者的心也被牵动。无需任何言语的赘述,大自然的神秘感成为了一种情绪,人们的虔诚之心化作了一种诗意。冰水融化,手手相连,生命起征,万物联结。与自然相处,与文化对话,始祖鸟贯穿始终对于在地文化的挖掘与尊重,重塑了人们对于目的地的理解与想象。
纳木措当地牧民手工艺装饰细节
“蓝色,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甚至一些原始文化中,它都是一种高级的象征。当我们说起色彩,我们会先说黑白,再是红黄,然后提及蓝绿。”蓝色的稀有性,注定让它成为了一种令人神往和崇拜的颜色,也跨越了文化的隔阂。杜可风提及了中国明代的蓝釉,当它被发明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在西方同样如此,过去的蓝色是昂贵的,许多蓝色都来自于只在阿富汗被挖掘到的青金石 —— “那个地方的人会说,看,是天变成了石头。”
纳木措当地牧民手工艺装饰细节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大自然平等地给予了世界各地的人相同的启示。当阿富汗当地的人认为蓝色的青金石是天变成的石头,而折射着迷人蓝调的纳木措么,这个犹如蓝色宝石一般镶嵌在羌塘大地上的湖泊,它的名字的含义,正是天湖。这不禁令我们想象,是否在过去的时光里,当人们每每为纳木措蓝所折服之时,都会感慨:看,是天变成了湖水。
摄影:严玉峰
制片:LeekingA
撰文:Young Linn
美术:DVD
摄影助理:Ming
场地:墨音·洛克外滩源
部分素材由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