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领导人蒋中正1975年去世后,灵柩暂厝地开始被称为“陵寝”,并沿用到蒋经国逝世。而前往两蒋“陵寝”瞻仰致意则被称为“谒灵”,这两个词汇使用已满50年。据台媒报道,为落实所谓“转型正义”、打破威权时代僵化印象,台防务部门上月已公告修正两蒋慈湖、大溪管理要点,将“谒灵”用语修正为“入营”,并删除“陵寝”字样,“谒灵”与“陵寝”,确定走入历史,防务部门也将召开记者会说明。
据了解,民进党“立委”邱志伟上月关切两蒋“陵寝”修订名称并裁撤仪队相关事宜, 台防务部门经过讨论后,在今年4月22日低调公告,将原有的“全民防卫动员署后备指挥部桃园管理组开放谒灵管理须知”,修正名称为“全民防卫动员署后备指挥部慈湖营区暨大溪营区开放管理要点”,将“谒灵”用语修正为“入营”,并删除“陵寝”字样,改以“营区”称呼。
事实上,这次防务部门的用语变化只是再次呼应民进党的“冷饭重炒”,早在2007年12月,陈水扁任内已经对“两蒋陵寝”封馆撤哨,直到半年后政党轮替才恢复开放。民进党的终极目标,是要透过“去蒋”,彻底否定国民党在台湾存在的正当性。“陵寝”更名、移灵、中正纪念堂转型,是他们转移施政无能,挑动社会对立,巩固深绿选票的手段,是每逢选举的“政治提款机”。
和声称要去除蒋的“威权”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近来的大罢免运动中,民进党和挺绿罢团又极力宣扬蒋的 “反g”政策,指责国民党悖离原有主张,但这与他们标榜的“转型正义”又是自相矛盾的。
当年党外反国民党,不就是因为不能接受后者以“反g”为名,施行“戒严”,限缩言论思想。结果30多年后,明明已经解除“戒严”,也废除“临时条款”,台湾等于自我否定了当年与大陆为敌的理由,才有后来的两岸开放交流。
现在为绿色独大,民进党又重举“反g”大旗,试图把台湾带回“戒严”时代,居然岛内还有一批人呼应,实在有够精神错乱。而如果要“反g”,民进党和挺绿罢团最应该在绿营内为蒋“平反”,最应该抵制过去拆除铜像的行为,最该去膜拜被他们贬损的“中正庙”。然而,当初“独派”在慈湖泼漆时,从来看不见这些人挺身而出,要罢免蓝委宣扬“抗中”时,又高举“两蒋牌”,在在证明“反g”是他们谋“独”分裂的遮羞布。而一边高喊“去威权化”,一边又在建立绿色“新威权”的民进党, 是把所谓的“转型正义”当作斗争在野党,篡改历史的工具,如此转型,并无正义。
台湾作家杨渡在《刻在他心中的铜像》文中写道,过去党外杂志不断在写蒋经国病危、接班人是谁的猜测新闻,那时候也没有听说党外杂志有哪个编辑因为内容不实被抓了。现在有人写陈菊是不是“走了”,竟被检调单位给抓去法办。何其恐怖!.......
杨渡指出,这就是台湾最大的悲哀。他们移除了蒋中正的铜像,却把更大的Hitler铜像刻在心中。“新独裁者”站在高台,摇旗呐喊的一群小丑在跳舞,监狱的门已经打开,“戒严”的幽灵,在台湾的上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