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句话说:

语言像一扇窗,能照见一个人的修养,也暴露一个人的短板。

社交场合的确如此,与人交谈时,有人会令人如沐春风,有人会令人心生反感。

很多人都觉得这和情商有关,实际上,这和一个人的说话习惯也有很大关系。

社交场合中,最难的不是能接住每个人的话,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学会闭嘴。

有些话,说多了就像炫耀;有些事,聊深了成为负担。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在聊天时“藏起”自己的这三件事。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自我服务偏差理论。

意思是说,人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总喜欢高估自己的贡献,放大自己的光芒,可能某件事情的成功自己只参与了20%,却会在交谈的过程中渲染自己付出了80%的努力。

此前看过一个故事,AB俩人一起创业,公司小有所成时,俩人经常一起出去谈事,A总喜欢夸大其词地将公司的绝大多数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说是因为自己人脉广,才给公司拉到了那么多单子,也是自己将公司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同时,又让公司发展到如今净盈利的地步。

每到这时候,B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舒服。

这样的时候多了,B的内心出现了一些斗争,他开始想着能不能从这个公司脱离出去,自己做一摊事儿。

想法一旦萌生,等待的便只是机会。

时机一到,B真的从公司脱离了出去,并带走了不少客户从头开始。


很多人都说他俩拆伙可惜,但试想一下,遇到这样总是喜欢揽功和炫耀的合伙人,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容忍呢?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人,总喜欢将自己优于别人的地方挂在嘴上。

一起聊天时,朋友说最近压力太大,他立刻说这算什么,我当年怎么怎么付出,怎么怎么升职。

同事聊起育儿烦恼,他张口就是自家孩子多优秀,多么不用操心。

这些“不经意”的对比,看似分享,实则让对方很不是滋味。

要知道,社交中最忌讳的,就是“好汉总提当年勇”。

你自以为是的炫耀,看似在同学朋友面前占了上风,却很有可能在对方心底埋下嫉妒的种子,那些看似无意的倾诉,也很有可能成为其他人拿捏你的话柄。

要知道,嫉妒往往是从身边的熟人开始的,拿捏往往是从你不经意的吐露激发的。

世事纷繁复杂,人心讳莫如深。

成年人的交谈,炫耀自我是本能,克制欲望才是本事。


亦舒曾说: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自己读了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在交谈中少谈自己的厉害之处,多把话头转到对方身上,才是让人舒服的交谈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财不外露。

但这些年,知道的人颇多,领悟的人少之又少。

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深夜的咖啡厅里,一个女孩在向朋友哭诉,说自己年初将存款借给同事应急。

说好的半年后就还,谁知道同事两个月后突然离职失联了。

今年她因为遭遇了裁员危机,身上的房贷成了问题,联系同事还钱,却无论怎样都联系不到。

一问才知,原来去年年底一次聚餐时,她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年终奖,说加起来快六位数了。

那时候的她本以为同在一个公司,同事之间到手的钱都差不多。

殊不知,正是这一句无心的透露,让听者起了意。


聚餐回来后没多久,身边就有同事问她借钱,说父亲重病住院正躺在急救室,交了五万块钱押金没三四天就花完了。

还说自己的年终奖存了定期,医保报销也得出院后才能结算,问她借十万块钱。

那时候她没多想,想着好几年的同事关系了,人家不至于骗自己,本着救急不救穷的想法,大手一挥将钱转了出去。

谁知道,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发生在了自己身上,借出去的钱财不费九牛二虎之力,想要回来却想尽了办法都毫无用处。

其实这些年,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一旦有人知道你比他挣得多,就会想方设法从你这里套钱,甚至多年未联系的朋友,也会热情地推荐“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

所以啊,那些越有钱的人,越懂得静水深流的道理。

他们或许会谈及自己做的生意,却很少会在聊天中随意透露自己的财务状况。


香港富豪刘銮雄就曾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

我从不和员工谈股票赚了多少,也不和朋友说房产增值几何。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别人摸不透你的底牌。

毕竟,人性经不起试探,财富经不起张扬。

成年人的世界里,比赚钱更难的,是学会对财务状况保持沉默。

当我们有一天,学会对财务状况保持缄默,学会有分寸感地和朋友聊天。

我们的人生格局,也会因此上升一大步。

要知道,真正的智慧,从来不在银行卡的余额上,而在于你如何对待这些余额的态度上。


看过一个故事,说同事在午饭时候,把夫妻矛盾讲给部门的人听,结果没过多久,他俩吵架的细节就成了全公司的八卦。

很多人会觉得,那个透露她聊天隐私的同事很过分,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无法改变别人。

倘若你的事情不想让更多人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闭上嘴巴。

无论是对待孩子的升学状况、伴侣的性格缺陷、亲戚的债务纠纷,都是如此。

这些几乎会存在于每个家庭中的事情,恰巧也是每个家庭最隐秘的地方。


身边朋友就曾说,自己年轻时候很喜欢吐槽,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愿意跟同事说。

结果有次原本说好的升职加薪,快到她手上时突然黄了,关系好的朋友告诉她,领导听说了她家里的糟心事,觉得她没有太多心力放在工作上。

朋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部分家庭里的事情,只能消化在家庭里,一旦扩散出去,很有可能失控。

要知道,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说多了自己家里的丑事,很难确保不会传到相同的圈子里。

自己家里的事情,无论大事小事都关乎家庭的名誉。

生活中的烦心事,偶尔和亲近的人说说就好,但没必要逢人就倒苦水,工作上的压力和教训,学会复盘就好,没必要见人就揭开伤疤。

那些你吐露出去的负面情绪,有时候非但不能助你渡过目前的危机,反倒像墨水一样,被晕染到了更大的地方,造成了更多人对你的负面评价。


有情感导师曾给过不少女性建议:无论跟你的导师也好,同学同事也好,尽量不聊自己的家庭情况。

结没结婚,父母多大了,有没有房子,几套房子,工作婚姻状况,尽量都不聊。

你透露得越多,被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保护自己最大的方法就是,与任何人都要有边界感。

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隐私说出口,大概率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成年人的世界里,比坦诚更重要的,是懂得对私密家事保持沉默。

守住嘴,才能守住家庭的护城河。


主持人蔡康永说过一句话:“聊天时,每个人都是朕,都只想聊自己。”

但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把“朕”变成“我们”。

那怎么聊天呢?

有情感博主分享说:

把80%的时间交给对方去说,然后留20%的时间,去分享自己对他说的话的感悟,这样不仅更容易交到新的朋友,也能够避免言多必失这个困境。

所以,聊天,要么聊一些大局的事情,要么聊和你毫无相关的事情,要么聊一些别人的事情。

你一定会收获好的人际关系网。


古语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当对方聊假期旅行时,不要着急谈及你曾经的经历,试着多问问对方的旅行细节。

当对方谈论孩子时,别着急炫耀自家孩子的特长,多问问对方初为人父人母的感受。

即便对方炫耀自己的成就,也别着急压对方一头,大可以笑着恭喜,肯定对方的厉害。

很多时候,让人舒服的聊天,并非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两个人的合奏。

多一点包容之心,少一点对自我私事的谈论,会让沟通更顺畅,也会让你在他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

点个,愿我们都能守住说话的边界,少一点炫耀和诉苦,多一点倾听和理解,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舒服自在。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主播 | 林溪安,视频号: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说早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