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与胡塞达成停火,红海航线复航在即!?

2025年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已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这一突发消息为全球航运界带来了久违的积极信号,也可能意味着中断数月的红海至苏伊士运河航线有望重新恢复畅通。

“他们已经不想再打了,他们投降了。”特朗普在与到访的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共同会见媒体时表示,“我们将尊重他们的决定,停止对他们的轰炸。他们说将不再炸毁船只。”这一表态迅速被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航运圈引发强烈关注。


据新华社援引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媒体X上的声明称,该停火协议由阿曼方面居中斡旋达成。巴德尔表示,双方已就未来不再互相攻击达成共识,“包括不得针对红海及曼德海峡上的美国船只”,此举旨在保障关键水道的航行自由和全球商贸航运的顺畅。他同时表示,阿曼希望此协议能够为地区其他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推动实现“正义、和平与繁荣”。


红海航线的危与机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多次以报复以色列为由,对穿越红海和阿拉伯海的商船发动袭击。这些行动主要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对目标往往包括与美英或以色列有关联的船只。自此,包括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在内的航运巨头纷纷暂停通过红海的航行,转而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据马士基估计,如果集装箱航运业重新使用苏伊士运河,不再需要在非洲南部绕行漫长的航道,那么将有大约100万至200万标准箱的运力将被释放。另据航运协会BIMCO估计,全球运力的10%已被绕航的长途运输所吸收。

红海航线的中断带来连锁反应。一方面,亚欧航线航程被迫延长10至15天,船期波动频繁,运输成本上升明显;另一方面,绕道好望角使得船舶调度更趋紧张,部分跨太平洋与拉美航线也因运力重分配而承压,全球港口出现拥堵、班轮延误、船舶供应紧张等多重问题。

胡塞尚未正式回应,停火协议存不确定性

虽然美方高调宣布“胡塞投降”,但胡塞武装迄今尚未正式确认该停火协议。多家中东及西方媒体指出,胡塞方面并未完全就此事发声,甚至有高级官员对黎巴嫩Al-Mayadeen电视台表示,特朗普所谓“投降”言论是“为其政治面子服务”,并称攻击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

《纽约邮报》援引匿名美官员的话称,此次停火协议主要涵盖美胡之间的“互不攻击”安排,并未涵盖以色列或其他国家的航运目标。而据以色列媒体披露,特朗普政府在宣布停火前并未提前向耶路撒冷方面通报,引发以方的不满和担忧。

这也意味着,即便美国船只安全得以初步保障,红海整体安全形势是否真的好转仍有待观察,特别是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任何擦枪走火都可能重新点燃冲突。

一位网友在信德海事网主编的社交媒体媒体上评价到,“这可能是一份特朗普的新的荒谬的声明,停火不能是单方面的,胡塞武装的袭击始于以色列对加沙的占领和种族灭绝,尽管美国和胡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如果以色列仍在继续袭击,胡塞武装也将继续袭击。”

这位网友甚至表示,“胡塞武装甚至可能不知道这一声明。”

航运市场重燃希望,复航仍需谨慎评估

因此,协议是否具有持久性,以及胡塞是否真正约束其武装行为,将成为影响“红海复航”前景的关键因素。短期内,船东和货主仍将维持“绕行+溢价”策略,等待实际局势改善。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在谈及此事时表示:“这些胡塞分子是一群手持先进武器、长期威胁全球航运的武装团体。现在,他们终于停止了,这是值得欢迎的成果。”


从“停火”到“复航”,仍需实地检验

总的来说,特朗普政府此次宣布的“停火协议”,无疑是当前全球航运最为关注的事件之一。红海航线作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最短航路,其畅通对于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然而,从“政治声明”到“海上复航”,中间仍隔着实地安全保障、国际协调机制与胡塞方面的真实意图等诸多变量。

对航运企业而言,短期内仍需高度警惕,做好多路线规划与风险对冲,避免因“过早复航”而再陷动荡。未来几周,红海及曼德海峡的船舶动态将成为市场最敏感的信号之一。信德海事网将持续追踪后续进展,第一时间为行业带来最新动态与专业解读。

【投稿】【提供线索】【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主题格式为【投稿】+文章标题,发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邮箱。

联系主编:陈洋159985119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