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许瑶蕾 通讯员 陈婷婷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一家企业借助大众耳熟能详的优美背景音乐,生动开展品牌及产品宣传,这本是常见的营销手段。然而,不久后该企业却因背景音乐侵权问题,被诉至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最终,在淮阴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一致意见。
该案是淮阴法院知产审判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22年5月淮阴法院集中管辖淮安市(北片区)一审知识产权案件以来,始终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打造知识产权审判特色法庭和“知润淮商”服务品牌上持续发力,为建设知产保护法治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公正司法 守护公平正义防线
“自己注册的网站,怎么就成了被告?”该科技公司网站于2020年7月完成域名备案登记,主要用于企业产品推广,2022年12月网站到期后,未续费也未注销,直到2023年8月,被北京某咨询公司诉至法院,认为其网站擅自播放原告享有的著作权的视听作品,构成侵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庭审中,承办法官通过时间戳认证及当庭演绎发现,该网站过期后因科技公司放置不管,存在被他人实际控制的可能,且网站已“改头换面”,全无科技公司的痕迹。法院综合事实与证据认为,网站域名备案主体与网站实际经营者不必然为同一主体,尚不能证明该网站侵权期间由被告运营,最终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诉请。
淮阴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郭云红介绍,该院秉持集约理念,将知产案件统一划归马头法庭审理,配备专业审判团队,通过法官会议、类案统筹、示范性判决等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审判特色法庭,让公平正义在创新主体之间看得见摸得着。
让未侵权者安,更要让侵权者痛。
“依法支持某市监局作出的22万元行政处罚决定!”近日,淮阴法院对某市监局从重处罚某商行的罚款决定予以支持。该商行从事烟酒销售经营活动,系家庭经营。2019年1月因销售侵权“洋河”“国缘”等系列白酒被罚款3万元,之后该商行在家庭成员内部变更经营者,2022年7月再次因销售假酒被某市监局罚款22万元。商行不服该决定,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处罚决定。法院审理认为,该商行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被予以重罚,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驳回其诉求。
“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能有效震慑恶意侵权、重复侵权、源头侵权,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树立创新、诚信、惩罚的导向,彰显最严格知产保护司法立场。”该案承办人谭云云表示。此外,淮阴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司法的惩治和震慑功能,大力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2024年以来,共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5件,对30余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
多元调解 凝聚协同保护合力
“很多人用图不都是这样用吗,而且是共享在网上的图,我不明白侵了谁的权?”近期,淮阴法院受理了几十起因使用网图侵犯著作权引发的诉讼案件,被告涉及融媒体、房地产、酒店、学校等多个经营者,但在调查阶段,部分被告对此不理解,也不配合法院工作,有的甚至直接挂断法官电话。
“群众不理解,肯定是我们释法说理没到位。以‘如我在诉’理念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当事人,案件就有了突破口。”淮阴法院认真研究该类案件的共性、争议焦点、诉讼风险点,先行拟定调解预方案,并通过电话、走访、面对面沟通等方式,耐心细致地逐个与当事人调解。同时,邀请市监局、贸易促进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参与调解,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合力促成系列案件化解。
联动调解工作由浅入深、有序推进。法官先通过类似“小故事”进行普法释法,又联合职能部门人员从知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及不良影响等方面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原告与大多数经营者达成和解,由经营者按照图片单价及数量进行侵权赔偿;少数未达成调解合意的案件,也根据类案裁判规则,综合侵权行为持续时间、图片用途、经营者主观过错等因素,依法作出判决,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为构建一体化保护协同机制,淮阴法院成立知产调解工作室,不断拓展“朋友圈”,积极与淮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联、市监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建立共建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发挥职能部门在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此外,还与中国贸促会江苏分会及淮安支会、淮安中院等单位建立涉外商事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构建紧密合作的创新保护联合体。
精准服务 增强知产保护实效
“当时是学长介绍的兼职,说注册某网站一店铺就能获得150元,没想到却侵了权,还要倒赔几千块!”一些企业通过大学生兼职广告,以报酬、允诺股权等方式吸引学生注册网店,但此类网店多售卖知名品牌的假冒伪劣商品,若侵权被诉,学生通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鉴于学生群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马头法庭围绕实务审判中发现的学生兼职问题,切实发挥司法建议书“把脉开方”作用,向教育部门及学校发送司法建议书,“建议加强大学生课外勤工俭学、兼职管理,建立督导机制,完善不良兼职信息投诉、反馈、公开等渠道,推动学生兼职领域良性健康发展。”
此外,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也因法律意识淡薄,擅自使用他人商标、销售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商品等,但获取的经济利益较低。为此,淮阴法院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方案,加大知识产权精准普法力度,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良好氛围,“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产文化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旁听知识产权案件6次,开展零距离、沉浸式普法释法。依托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学校、进商铺等活动二十余次,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知产工作动态及典型案例,全面展示工作成效。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举办企业知识产权业务培训会,30余家企业代表均表示受益匪浅。
“淮阴法院坚持知识产权服务大局理念,认真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责,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建设专业过硬审判团队,不断丰富‘知润淮商’法治文化品牌内涵,为经营主体创新创造保驾护航,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淮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