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潇湘晨报联合酒鬼酒、成恩教育以及数十所全国双一流高校,湖南省众多高中学校共同组成高考百家教育联盟,开展“惟楚有材,馥郁未来”大型高考公益追梦计划。

5月7日,是2025年高考倒计时30天的日子。对考生来说,在最后的30天里如何有效复习、冲刺提分呢?高考百家教育联盟特邀长沙同升湖高级中学的学科名师为考生们备考助力。以下为地理老师吕健总结分享的《用地理思维点亮“三好”成长路》:

站在高考倒计时30天的坐标点上,我将以地理学科特有的系统思维建构复习框架。摊开湖南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图,自然地理中的大气环流模型、地质地貌演化过程,人文地理里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产业区位演变规律,这些核心要点如同等高线上的关键高程点,需要我用地理综合思维将其串联成网。

一、用地理综合思维构建知识骨架。

我以"要素关联"为经线,将气候特征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制约等知识模块化重组;以"时空演变"为纬线,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时空规律、洞庭湖区生态治理的阶段特征。这种立体化的知识建构,正是同升"好习惯"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构建地理认知体系,培养终身受益的思维习惯。

二、以区域认知解构高考真题。

精选近三年真题,发现湖南卷特有的"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等命题偏好。解题时采用"定位-特征-联系-发展"四步法:先确定区域空间位置,再提取自然与人文特征,接着分析要素相互作用,最后评估可持续发展路径。这种训练不仅提升解题能力,更在模拟考场压力中锤炼"好心态",让每次模考都成为心理韧性的磨刀石。

三、用地理实践力打通任督二脉。

我独创"三维冲刺法":晨读时对照卫星影像复述区域地理特征,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象认知;午后用GIS思维绘制个性化知识图谱,让考点在空间维度可视化呈现;傍晚以地理视角解读新闻,用"碳中和""乡村振兴"等时政热点检验知识迁移能力。配合每日二十分钟的户外慢跑,既缓解视疲劳,又增强体质,践行着"好身体"的科学备考理念。

站在湘江之滨眺望远方,我深知地理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思维品质的升华。当晨昏线与复习计划完美契合,当地理原理与生活实践深度交融,这场冲刺已然超越考试本身,成为用地理智慧丈量世界、以“三好”理念塑造人生的成长仪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