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男人抬头,目光如炬,直直刺入林曼丽的心底。
“我们家老陈年轻时,可是个大帅哥,跟小凯长得像双胞胎似的。”饭桌上,那位母亲的话语如一道惊雷。
林曼丽的手指微微发抖,咖啡杯在桌面划出一道浅痕。
“你没事吧?”陈泽凯侧过身,关切地问。
那一刻,亡夫的脸与眼前人重叠,林曼丽的世界天旋地转。
“你永远不会知道,有些人怎样穿越时光,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01
广州的夏天,总是来得又快又烈。
阳光洒落在林氏餐饮集团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林曼丽站在十五楼的落地窗前,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俯视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与人群。
她穿着一件剪裁得体的藏青色套装,头发盘得一丝不苟,指甲修剪整齐,涂着浅色指甲油。
今天是公司新员工入职的日子。人事部筛选了近三十名应聘者,最终录取了十二人。
作为公司创始人兼CEO,林曼丽坚持亲自见一见每批新人,这是她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
“林总,新员工都到齐了,在三号会议室等您。”助理小李在门口轻声提醒。
林曼丽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迈步向会议室走去。
走廊上挂着公司历年来的荣誉证书和照片,其中一张是五年前的开业庆典,照片里的她身旁站着一个笑容温暖的男人——她的丈夫张浩然。
每次经过这张照片,林曼丽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
今天也不例外。她目光停留在那张熟悉的面孔上,心中微微刺痛。
五年了,时间没能抹去思念,只是让她学会了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
林曼丽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脸上重新挂上职业化的微笑,继续向前走去。
她是公司的灵魂,不能在员工面前表现出丝毫软弱。
三号会议室里,十二名新员工已经坐好,见到林曼丽进来,立刻起立问好。
林曼丽微笑点头,示意大家坐下,然后开始她惯常的欢迎致辞。
“欢迎加入林氏餐饮这个大家庭。我相信人事部已经向各位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我们从八年前的一家小餐馆,发展到现在在广东省内拥有三十六家连锁店,这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
就在她例行公事般讲话的时候,她的目光扫过第二排靠右的一个年轻男子,突然间,她的声音微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
那是一张让她心头猛然一颤的脸。
虽然年轻许多,但那轮廓,那眉眼,那嘴角上扬的弧度,都与记忆中的那个人惊人地相似。
林曼丽迅速调整好情绪,继续她的讲话,目光却不自觉地一次次回到那个年轻人身上。
她感觉心跳加速,掌心微微出汗,但职业素养让她面不改色地完成了整场讲话。
年轻人认真听讲,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完全没注意到公司最高领导正在反复打量他。他眉目清秀,鼻梁高挺,脸上有种阳光般的朝气,与记忆中那个略带忧郁的面容有些差异,但整体轮廓却如出一辙。
“……希望大家能够尽快适应环境,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好,今天就到这里,各位回去跟随部门主管熟悉工作。”林曼丽结束讲话,顺手拿起桌上的员工名单,佯装随意地翻看。
陈泽凯,男,28岁,市场部助理。
简历上那张证件照虽小,但林曼丽还是可以确认,他就是那个与张浩然有着七八分相似的年轻人。
回到办公室,林曼丽立刻调出了陈泽凯的详细资料。
简历上显示,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有两年食品行业营销经验,之前在一家小型食品公司担任市场专员。
个人介绍中提到他喜欢阅读和户外运动,性格开朗坚韧,梦想是创办自己的企业。
这些普通的信息并没有解答林曼丽心中的疑惑。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会与张浩然如此相似?是纯粹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
她的理性告诉自己不要多想,世界上长相相似的人千千万万,巧合而已;但她的感性却驱使她想要了解更多。
“把市场部的王经理叫来。”林曼丽对助理说。
不一会儿,市场部主管王志刚敲门进来:“林总,您找我?”
“王经理,今天新来的陈泽凯,你觉得怎么样?”林曼丽状似随意地问道。
王志刚显然没想到林总会关心一个普通新员工,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陈泽凯表现不错,面试时就很突出。他对餐饮市场有自己的见解,提出过几个不错的营销想法。我准备先安排他跟进我们下个月的季度推广活动。”
“嗯,好,你看着安排吧。他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可以让他直接来向我汇报。”林曼丽说。
王志刚有些惊讶,但没多问,点头应下:“好的,林总。”
02
送走王志刚后,林曼丽打开电脑上的文件夹,翻出一张照片。
照片里,张浩然站在一片花海中,阳光下眯着眼睛微笑。
那是他们结婚五周年时去云南旅行拍的。
林曼丽盯着照片看了许久,又调出陈泽凯的证件照,放在一起比对。
像,真的很像。但张浩然眼睛里总有一丝温柔的忧郁,而陈泽凯的眼神更加清澈明亮。
林曼丽甚至怀疑,如果陈泽凯留着和张浩然一样的发型,穿上同样的衣服,两人会不会更像?
她摇摇头,关掉照片。这世上长得像的人多了去了,她不能因为一时的震惊就胡思乱想。
张浩然已经离开五年了,她要学着向前看。
可接下来的日子,林曼丽还是刻意关注着陈泽凯的工作情况。
市场部每周例会,她都会准时参加,而这在以前几乎不可能,通常都是让王志刚事后汇报。她也经常找借口去市场部视察,观察陈泽凯的一举一动。
陈泽凯果然如王志刚所说,工作能力突出。
他接手的季度推广活动策划新颖独特,引起了公司高层的一致好评。
更让林曼丽惊讶的是,他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态度积极又不失谦逊,这种气质和张浩然生前如出一辙。
“这个创意很好。”林曼丽在一次会议上点评道,目光落在陈泽凯身上,“把本土菜系与现代元素结合,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陈泽凯站起来,自信地回答:“谢谢林总。我小时候在广州老城区长大,对本地饮食文化有些了解。我觉得,好的餐饮不仅是味道,还包含情感和记忆。”
“说得好。”林曼丽赞许地点头,忽然注意到陈泽凯说话时的手势,那种将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摩擦的小动作,竟与张浩然一模一样。
她的心再次一颤,这种细微的习惯动作,怎么会这么巧合?
会议结束后,王志刚特意走到林曼丽身边:“林总,您看陈泽凯这个提案,我们是不是可以立即实施?”
林曼丽回过神来:“可以,预算我已经批准了。让他负责具体执行吧,看看他的实操能力。”
王志刚欣喜地点头,但心中有些疑惑。
林总最近对市场部,尤其是对陈泽凯的关注度明显增高,这不太寻常。
但作为职业经理人,他没有多问,只是按照林总的指示安排工作。
就这样,陈泽凯在公司的曝光率越来越高,与林曼丽接触的机会也逐渐增多。
每次见到他,林曼丽都会发现一些与张浩然相似的细节——他们喝咖啡时都习惯用左手搅拌;思考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甚至连打喷嚏的声音都惊人地相似。
这一切都让林曼丽既困惑又心神不宁。理智告诉她这些都是巧合,但情感上,她总觉得这其中一定有某种联系。
她甚至开始做梦,梦见张浩然和陈泽凯站在一起,两人举手投足,笑容表情,竟如同照镜子一般。
林曼丽知道自己不该这样,不该将对亡夫的思念投射到一个年轻员工身上,这对她,对陈泽凯都不公平。
她努力控制自己,减少与陈泽凯的直接接触,但工作上的交集还是无法避免。
一天深夜,公司大楼已经几乎空无一人,林曼丽却仍在办公室加班。
这是她的习惯,自从张浩然去世后,她就常常在公司待到深夜,仿佛只有忙碌才能填补心灵的空洞。
推开门准备离开时,她发现走廊尽头的会议室灯还亮着。
走近一看,陈泽凯正独自一人对着电脑工作,桌上摆着几杯喝空的咖啡。
“这么晚了还没走?”林曼丽站在门口问道。
陈泽凯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到林总还在公司:“林总!我在完善下周要展示的方案,有些细节还需要调整。”
林曼丽走进会议室,看了看他的电脑屏幕:“我看过你的初稿,已经很好了。”
“谢谢林总,但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陈泽凯笑了笑,眼角的笑纹让林曼丽心头一震。
“你总是这么追求完美吗?”林曼丽问,声音比她想象的要柔和。
陈泽凯摇摇头:“不是完美主义,只是觉得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就该尽力做到最好。这是我爸爸教我的。”
提到父亲,他眼中闪过一丝温暖的光芒,这让林曼丽不由自主地想起张浩然谈起家人时的神情。
张浩然很少提及自己的童年,只说父母早逝,是姨妈家抚养长大的。
每次提到姨妈,他眼中也会流露出这种温暖的感激之情。
03
“你父母在广州吗?”她听见自己问道。
“是的,在郊区。他们都是普通工人,很朴实的人。”陈泽凯说着,又低头看向电脑,“林总,您看这个设计如何?我想在传统粤菜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元素。”
林曼丽走近一步,站在他身后看屏幕上的设计图。
这个距离,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茶香,那是一种很熟悉的气息,张浩然生前最爱喝的是铁观音,身上总有这种味道。
“你真的很像一个人。”林曼丽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陈泽凯转过头,好奇地问:“像谁?”
林曼丽一怔,随即摇摇头:“没什么,只是一个曾经认识的人。你的设计很好,尤其是这个色彩搭配,很和谐。”
她迅速转移了话题,但内心已经掀起惊涛骇浪。
这么多年来,她从未在任何人身上感受到张浩然的影子,为什么偏偏是陈泽凯?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陈泽凯的父亲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会不会与张浩然有某种联系?
回到家,林曼丽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打开了珍藏多年的相册。
一张张翻看着与张浩然的合影,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再到他突然离世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张浩然举着酒杯,笑容灿烂。
谁能想到,就在第二天,他会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人世。
当时她正在外地出差,接到消息时张浩然已经抢救无效离世。
她甚至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林曼丽抚摸着照片,眼泪不自觉地滑落。
五年了,她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自面对一切,可为什么陈泽凯的出现会让她如此动摇?
是因为相似的外表让她回忆起美好的过去,还是因为她内心深处仍未走出丧夫之痛?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曼丽一边克制着自己不要过分关注陈泽凯,一边又无法控制地被他吸引。
她知道这不对,知道自己不该将对亡夫的感情投射到一个年轻员工身上,可那份相似带给她的震撼与慰藉,又让她无法真正放下。
陈泽凯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很快成为公司的明星员工。
他提出的几项营销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增长。
他策划的“粤味新生”主题活动,将传统粤菜与现代餐饮体验相结合,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公司几家门店因此每天都排起长队。
林曼丽在年中会议上特别表扬了他,这让公司上下都有些意外——林总向来严厉,很少对员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陈泽凯的创新思维和执行力,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我们愿意尝试,传统餐饮也可以焕发新生。”林曼丽在会上这样说道。
对于林曼丽的器重,陈泽凯既感激又困惑。
他能感觉到林总对自己的态度有些特别,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同。
她时而亲切,时而疏远;有时关注他的每一个细节,有时又刻意保持距离。
这种复杂的态度让他不知所措。
“林总是不是特别看重你啊?”同事们经常这样打趣他。
陈泽凯总是笑笑:“可能是我的工作表现比较符合她的期望吧。”
实际上,他心里有些好奇:为什么有时候林总看着他的眼神那么复杂,仿佛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人?
他偶尔会向前辈打听林总的过往,得知她曾经结过婚,丈夫五年前因车祸去世。
这让陈泽凯对林总多了几分敬佩和同情,一个女人独自撑起这么大一个公司,确实不容易。
林曼丽的复杂情绪并未影响她的工作判断。
她客观评价陈泽凯的能力和表现,给予他应得的肯定和提升。
在她的提拔下,不到一年时间,陈泽凯就从普通助理升为项目主管,负责更重要的营销活动。
公司里的人都看在眼里,有些人羡慕陈泽凯的际遇,有些人则暗中嫉妒。
但没有人能否认他的能力和付出,就连一向严厉的财务总监也不得不承认,陈泽凯带来的项目确实为公司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夏去秋来,公司为了犒劳员工,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
在海边度假村的沙滩上,大家放下工作的严肃,玩得不亦乐乎。
林曼丽坐在遮阳伞下,看着远处正在参与沙滩排球比赛的陈泽凯。
阳光下,他矫健的身影与记忆中的另一个人又一次重叠。
04
张浩然也很喜欢运动,尤其是排球,这是他大学时的专长。
每次去海边,他总会第一个冲到沙滩上组织排球赛。
看着陈泽凯熟练地接球、扣杀,林曼丽恍惚间以为时光倒流,回到了她与张浩然初识的日子。
那时她刚大学毕业,在一家餐饮公司工作,张浩然是公司法务部的顾问。
他们在一次公司旅游中相识,也是在沙滩排球赛上,张浩然英姿飒爽的样子深深吸引了她。
团建活动结束的那天晚上,公司安排了丰盛的海鲜烧烤。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有人提议玩真心话大冒险。当转盘指向陈泽凯时,他选择了“真心话”。
“陈泽凯,问你个私人问题,你有女朋友吗?”一位女同事笑着问道。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公司里最耀眼的单身青年。
陈泽凯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现在没有,之前有过一段感情,但分手了。我现在想专注于工作。”
“什么样的女孩是你喜欢的类型?”又有人追问。
陈泽凯想了想:“性格独立,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聪明又不失温柔的女性吧。”
林曼丽坐在一旁,表面平静,内心却记下了这个信息。
有趣的是,陈泽凯描述的,正是张浩然当年对她的评价。
游戏继续,不知谁提议让林总也参与进来。
林曼丽婉拒了几次,最终在大家的起哄下勉强同意。当转盘指向她时,她犹豫了一下,选择了“真心话”。
“林总,您为什么至今单身?以您的条件,追求者应该很多吧?”市场部的一个女孩大着胆子问道。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敏感话题。
公司里的老员工都知道林总曾经结过婚,丈夫在几年前因车祸去世,但新员工们大多不清楚这段往事。
林曼丽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随即恢复正常:“因为我遇到的人,都不如我的标准。”她轻描淡写地回答,巧妙地避开了真正的原因。
气氛有些尴尬,陈泽凯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主动站起来转移话题:“林总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谈恋爱。不如我们来玩另一个游戏吧?我刚从日本出差回来,学了个有趣的游戏。”
林曼丽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他的善解人意,也和张浩然如此相似。
张浩然总是能在她尴尬或困难的时刻,适时地帮她解围。这种默契,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团建结束后的第三天,陈泽凯敲开了林曼丽办公室的门。
“林总,有个事想请您帮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什么事?”林曼丽放下手中的文件。
“我爸妈下周六结婚二十周年,我想请他们吃顿好的,不知道我们公司的旗舰店能不能帮我安排个包厢?”
林曼丽点头:“当然可以,这是小事。你想要哪个厅?”
“其实,我还有个不情之请。”陈泽凯犹豫了一下,“我想请您周末一起吃顿饭。这段时间承蒙您的关照,我和家人想表示一下感谢。而且我爸妈知道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您提携,一直想见见您这位'贵人'。”
林曼丽有些意外:“不用客气,这是你应得的。”
“就在我们公司的店里,很正式的场合,您不要有负担。”陈泽凯诚恳地说。
林曼丽犹豫了。她从未去过任何员工的家庭聚会,这似乎有些越界。
但面对陈泽凯诚恳的邀请,她又不忍心拒绝。
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确实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生出了一个与张浩然如此相似的儿子?
“好吧,那就打扰了。”最终,她点头答应。
周六晚上,林曼丽准时来到公司旗舰店的贵宾厅。
店经理早已得到通知,亲自在门口迎接。
“林总,陈先生一家已经到了,在丹凤厅。”
林曼丽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着,走向丹凤厅。
推开门的一刻,她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
陈泽凯见她进来,立刻站起身相迎:“林总,您来了!”
厅内已经坐着一对中年夫妇,看到林曼丽,也连忙起身。
“林总好!小凯经常提起您,说您是个很有能力的女强人!”陈母热情地伸出手,“我是陈泽凯的妈妈,叫我王阿姨就行。”
林曼丽礼貌地握手回应,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陈泽凯的父亲身上。
“林总,这是我爸。”陈泽凯介绍道。
陈父有些拘谨地伸出手:“林总您好,我是陈志明。小儿工作承蒙您照顾了。”
就在陈父抬起头,目光直视林曼丽的那一刻,林曼丽如遭雷击,彻底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