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悬而未决,南亚战火大有全面升级的意味。
基于克什米尔的恐袭事件,印度并不甘心选择和巴基斯坦和解,而是采取夜袭的方式,袭击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本土地区,报复意味拉满。
截止目前为止,巴基斯坦方面已经有26人因此次印方突袭事件死亡,这注定印巴冲突不会立即结束,而是可能螺旋升级。
对此,我国是什么态度呢?
我外交部发言人的意思很简单,印巴两国同为中国邻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我国这么说,其实更多是说给印度听的,毕竟克什米尔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一波接一波升级事态,一点儿冷静克制的意思都没有。
对此,印度方面明显有点儿针对我国的意味。
具体来说,在印度突然使用导弹和战机夜袭巴基斯坦之后,莫迪政府向美国、俄罗斯、英国、沙特、阿联酋等国通告事件相关情况,却独独没有向我国和法国这联合国两常通告,明显具有针对的意味。
印度没有向法国通报,很容易理解,毕竟此次突袭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中,印军至少损失两架阵风战斗机,而阵风战斗机恰巧是法国2016年以总价78亿欧元卖给印度的,多达36架,印度可能得掂量掂量法国武器的真实战力。
与法国不同,我国并没有支持巴基斯坦,而是呼吁事件和平谈判解决,印度却不向我国通告,多少有点儿不信任的味道。背后因素不外乎,一是将我国视为竞争对手,二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友好外交关系。
对此,我国一点儿不惯着印度,果断出重手,让莫迪知道厉害。
据悉,日前我国商务部对原产自印度的氯氰菊酯征收最高166.2%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基于印度是全球最大氯氰菊酯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印度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此举警告意味拉满。
我国这么做,印度不向我国通告针对巴基斯坦的突袭行动,只是一方面,更多因素在于印度和美国的眉来眼去,特别是刚结束的金砖外长会议上,因为印度使绊子,金砖国家最终没有就反对美国霸凌达成联合声明。
莫迪想要达到既教训巴基斯坦,又拉拢吸引外国制造业转移印度,实现印度经济大幅发展的目的,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