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张!碗怎么摔了?”王阿姨端着刚出锅的油条冲进厨房,却见丈夫左手死死攥着灶台边缘,右手的搪瓷碗碎成满地银花,热粥正顺着瓷砖缝蜿蜒成河。
“腿……腿麻得像被冰锥扎……”老张话音未落,整个人突然向左倾斜,左脸像被无形的手捏住般扭曲,嘴角歪斜着淌下口水。他试图扶墙,可左腿仿佛灌了铅,膝盖重重磕在冰箱门上,发出“咚”的闷响。
“快打120!是中风!”王阿姨扔下围裙扑过去,颤抖的手却摸不准丈夫颤抖的左手脉搏。老张喉咙里挤出含糊的呜咽:“头……疼得要炸开……”他眼前突然闪过一片雪花,就像昨夜电视突然黑屏时那样,可这次,连王阿姨焦急的脸都开始模糊成色块。
这场看似“意外”的清晨跌倒,实则是脑血管发出的最后警报。若能抓住发病前兆的黄金窗口,90%的悲剧本可改写——中风并非“突然倒下”,而是身体在崩溃前递出的求救信。
我国死亡人数第一的疾病,是中风
我国死亡人数第一的疾病并非癌症,而是脑卒中(中风)。多项权威研究及数据均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柳叶刀》杂志的研究,2017年我国民众十大死亡原因中,脑卒中位居首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联合研究也表明,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死因。
具体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国家,居民中风风险率高达39.3%,男性中风发病风险甚至超过41%。每五名死者中,就至少有一人是因脑卒中离世。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症状,以及吸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酷热夏季,人体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
中风5个前兆,尽早发现能救命!
中风发病突然,但发病前常有预警信号,尽早识别以下5个前兆,能大幅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1.突发剧烈头痛
与既往头痛性质不同,可能为胀痛、刺痛或搏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常伴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颅内压升高或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
2.短暂性视力障碍
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眼前发黑或视物重影,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这可能是视网膜或脑部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暂时中断。
3.言语障碍
突然吐字不清、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他人语言出现障碍,想说的话无法准确表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这是因为大脑语言中枢供血不足或受损。
4.肢体麻木无力
手指、脚趾或一侧肢体突然麻木,感觉迟钝,对刺激的感知减弱,严重时肢体无力,拿东西不稳,走路时一侧腿发软易摔倒。这是脑血管病变影响大脑对肢体的神经支配。
5.眩晕与平衡失调
突然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摔倒,眩晕感持续时间较短但可能反复发作。这是脑部供血不足影响内耳平衡系统或脑干、小脑等与平衡相关的脑组织功能。
记住4步自救法,关键时刻能保命!
1.保持侧卧,防止窒息
若患者意识不清,将其翻转至侧卧位(恢复体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避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禁忌:切勿强行喂水、喂药或拍打摇晃,以防呛咳或加重脑出血。
2.平稳转运,减少颠簸
等待急救车时,避免搬动患者头部,可用软物(如折叠衣物)垫高肩颈部,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若患者独自在家,可打开房门并关闭燃气阀门,以防突发意识障碍引发二次危险。
3.监测生命体征,避免二次伤害
若患者清醒,安抚其情绪,避免紧张导致血压骤升;若昏迷,每隔2分钟检查呼吸及脉搏,若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需提前学习急救技能)。
4.家属配合,精准沟通
提前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及用药清单,向急救人员说明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及家族病史(如父母是否有中风史),协助快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