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枝叶关情。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围绕破解老旧小区(院落)治理难题,按照“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业服务”的方式,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问计问需问效于民,推动小区治理从“解决单项问题”向“完善治理体系”转变升级,不断凝聚共建幸福家园的强大共识合力。

建立组织化动员体系。建强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路人”作用,健全社区、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组织链条,辐射带动物业服务人员、新就业群体、居民自治骨干等多元力量2000余人,组建“小牛哥”“搭把手”“133禁毒社工”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协商议事、参与小区治理。落实呼叫制度。根据事项清单解决难易程度,划分为简单问题、一般问题、复杂问题3个等级,明确自行处置、对口呼叫、联动处置、逆向派单4类呼应流程,实现呼叫派单闭环式管理。坚持“一事一评”,从部门报到效率、专业性、配合度、担当意识、办理效果等5个方面进行过程评议,确保服务质量水平。创新工作方法。推行“望闻问切”四步矛盾调解法,从“望”中找出问题、看出需求,“闻”中捕捉关键信息、归纳争议焦点,“问”中辨别是非曲直,“切”中实现靶向施治,帮助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燃气安全、院落改造、物业管理等民生实事500余项。

实施规范化管理流程。搭建“线下+线上”诉求收集平台。线下通过党建联席会、院落坝坝会等方式,面对面收集问题、及时反馈结果;线上利用“锦彩生活”小程序、微信群等平台载体,建立台账、细化清单、实时回应。截至目前,开展常态化议事70余场、共收集意见建议180余条、协商解决小区公共事务难题30余项。健全议事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小区(院落)“爱邻协商议事”操作指导手册要求,对议题征集、协商议事、结果公示、成效评估等环节资料进行全流程梳理,确保协商过程可追溯、可复盘。2024年,网络理政办理时效提升10%、满意率提升4%,表扬件增幅达233%。分类施策提升院落治理效能。按照“党建引领+分类管理”原则,针对老旧小区院落分散、资源不均的现状,分社区将院落进行捆绑,量身定制“一院一策”方案,通过邻里公约和责任清单,厘清“居民自治+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兜底”的责任,院委会负责垃圾分类督导、邻里调解、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停放、闲置空间出租、居民物业服务费收取等微治理服务。社区物业服务中心负责院落安全、绿化及化粪池清理等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2024年,完成21个老旧小区改造,自主增设10台电梯,莲心苑片区改造项目中32处存量违规建筑全部拆除。

提升品牌化打造力度。建好服务阵地。构建“1+10+N”三级党群协商议事矩阵,整合“小牛哥”暖新驿站、“微网实格”党群服务站、禁毒教育基地等N个特色阵地,打造“家门口”的邻里议事空间,有效收集居民意见及诉求,实现“有地可商”“有需必应”“有议必答”。擦亮服务品牌。以“一社一品”为抓手,开展“牛人讲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普及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基础知识,精心打造“龙舟坝坝茶”、“心手相莲·繁花似锦”、“牛犇犇”协商圆桌会等10个社区居民议事品牌,提供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全方位服务,营造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良好治理生态。2024年,10个议事品牌累计开展活动500余场,服务居民超2万人次。提升服务效能。为了实现老旧小区(院落)的“自我造血”,院委会利用广告位、停车位等公共设施设备经营所得收益用于保安保洁工资、公共设施维护和植物的养护,将闲置用房的出租收益和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的物业费结余设立为院落微基金,帮助解决院落公共事务中因无法动用公共收益或物业维修资金的事项,让居民办成想办的小事、难事。(李建华、阳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